我的亞運故事(59)
曹向榮:助殘無礙 我的青春不止49.3℃
“本以為做志愿服務工作不難,但真正接觸后發現,要做好志愿服務工作還挺不簡單。”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輔導員曹向榮坦言。
在本屆杭州亞殘運會中,曹向榮將擔任草地擲球項目志愿者團隊的領隊老師,帶領92名“小青荷”參與志愿服務工作。
不同于亞運會,亞殘運會所服務的是殘障運動員。如何引導志愿者克服心理難關、如何精準服務殘障運動員,是志愿工作面臨的重點難題。
曹向榮帶領志愿者檢查比賽場地設施。人民網 陳陸洵攝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曹向榮和同事一起組織開展了志愿者面試、筆試、實操、體能等選拔,結合志愿者們各自的個性特點和崗位需求,組建了志愿服務團隊,并迅速完成了危機應對、助殘知識等通用培訓,確保志愿者們能夠精準做好亞殘運會的服務保障工作。
“在亞殘運會草地擲球測試賽上,我們的志愿者需要每天早上5點從學校宿舍出發,直到晚上10點左右比賽結束、開完晚會后,才能全部結束。”曹向榮說。
為了讓來自各地的競賽團隊能夠真切感受到志愿團隊的水準與溫度,所有志愿者需要在每天賽前1.5小時到崗,前往場館的各個點位,協助運動員、裁判、各領域的指導老師,保障賽事順利運行。
志愿者在亞殘運會草地擲球測試賽上工作。受訪者供圖
“當時,志愿者們臉上不停地流汗,但沒有一個人想要退縮。”曹向榮表示,亞殘運會草地擲球的場地均為戶外場地,太陽直射地面的最高溫度能達到49.3℃,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曹向榮團隊的92名“小青荷”堅持完成了亞殘運會草地擲球測試賽的志愿服務保障工作,無一人退出。
“當時還開玩笑說,我們的內心可遠比49.3℃要熾熱。”曹向榮說。
“能夠奔波在賽事一線,看到運動員們不懼烈日、逐夢賽場,能夠感受到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量’,我覺得這就是作為志愿者最幸福的事情。”曹向榮說。
往期回顧:
我的亞運故事(58)|郭錦涌:用“詩情之筆”為杭州亞運會“上色”
我的亞運故事(55)|高爾偉:保障亞運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網“體檢師”
我的亞運故事?|袁明坤:構筑“無死角”網絡安防 為亞運鑄起“數字盾牌”
我的亞運故事?|婁雨風:巧用“數字化” 為亞運保障工作提質增效
我的亞運故事?|陳佳瑩:從G20到亞運會 西湖女子巡邏隊逐光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羅欣:從“運動員”到“教練” 為孩子種下“亞運種子”
我的亞運故事?|鄭紅梅:“數字化”+“機械化” “紅旗班”高效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語小課堂為好客杭州“打call”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