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av,久久久这里有免费精品99,欧美人禽杂交狂配小说网

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中華文明“啟明星” 上山文化點亮中國考古輝煌百年

方彭依夢
2021年11月21日19:04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萬年上山,文明之源。走進“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廳,那一串“腳印”指引人類邁向一條通向文明的道路;那一粒深埋在遺址里的稻米和它背后升起的炊煙,印證了古人向土地探尋食物的智慧,也記錄了一場作物生產的革命;走出洞穴的上山人在采集狩獵的同時捧著稻米,收獲、繁衍、生息;還有那烙印著上山人精神世界的上山文化彩陶,如太陽一般鮮紅、如火焰一般濃烈。

“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現場。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11月21日,“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萬年浙江與中華文明”學術座談會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繼今年10月18日在“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后,浦江上山遺址首次參加國博展,具有象征性和里程碑意義。此次展覽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浙江省文物局協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縣人民政府、義烏市人民政府、仙居縣人民政府、嵊州市人民政府、永康市人民政府、龍游縣人民政府承辦。

今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也是紀念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萬年浙江與中華文明”學術座談會以此為契機,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國內大學、著名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應邀參加。

“萬年浙江與中華文明”學術座談會現場。人民網 葉賓得攝

座談會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上山文化發現者蔣樂平從上山文化的年代與分期問題以及上山文化區別于更早期洞穴階段的遺存特質兩方面闡述了上山文化的內涵及意義。他表示,相較于長江中游同樣顯露若干稻米信息的早期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上山文化有三個顯著不同的特點。第一,上山稻作包括栽培、收割、脫粒加工和食用的系列內容,一種嶄新的農耕行為體系已經初步形成;第二,走出洞穴,占領、定居于新石器時代活動中心的曠野地帶,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真正開始;第三,上山稻作是一種沒有中斷并出現穩定進步的文化現象,隨著上山文化的發展而傳播。一種生業經濟行為,與一個群體的生存與繁衍,發生了真實的關系。這一遺存信息及其傳遞的文化意義,超越了早期穴居遺址的時代屬性和歷史屬性。

會上,國內外知名考古學者圍繞上山文化的歷史價值、時代價值及其在中華文明史和人類文明史中的地位分別作重點發言,并就上山文化的保護、宣傳、運用等方面工作展開討論。來自英國、美國的專家學者以視頻的方式進行了學術演講,詳細闡述了全球視野下的上山文化。

會議認為,上山文化是改寫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發現,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篇章,是世界稻作農業起源地,具有重要的考古學價值。同時,稻作起源研究是上山文化的核心內容,研究表明,上山遺址發現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較為完整的證據鏈,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袁隆平“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題詞和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嚴文明“遠古中華第一村”題詞,是對上山文化價值內涵的高度概括。“上山的稻谷的栽培也是全世界最早的,而且很可能在中國其他地方,早期的栽培稻技術都是從上山傳播過去的。”會上,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教授劉莉介紹,“從新石器時代早期栽培植物的分布來看,中國北方基本是粟和黍,南方長江流域種植的是稻米,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以粟、黍、稻米為主,多種谷物都開始被采備。如果比較起來,上山的稻作遺存要早于其他地區差不多一千年,這在當時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

2000年,上山文化首先發現于浦江上山遺址。2006年11月,在浦江舉行的“中國第四屆環境考古學大會暨上山遺址學術研討會”上,“上山文化”正式命名,這是目前浙江乃至整個東南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21年來,浙江已在浦江、嵊州、龍游、金華、永康、義烏、蘭溪等地發現“上山文化”遺址20處。這里是錢塘江流域、長江中下游乃至全中國起步最早、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比河姆渡文化、跨湖橋文化分別早了3000年、2000年,將浙江的文明史推進到10000年前,改寫了浙江歷史。上山文化是中國農耕村落文化的源頭,也是世界農業文化的重要發生地。

會議認為,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彩陶,其孕育于上山文化獨特的紅色陶系,是上山文化陶器的精華,也是中國彩陶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研究發現,在上山文化早期,上山文化彩陶便與其他地區的陶器頗有差別,具備更先進的一些特征,亮點在于其復雜的器型,不僅有大口盆,也有碗、小口鼓腹的罐,功能豐富多樣。其中,大口盆反映了較大社會群體的公共活動,這是脫離了小型家庭經濟活動、構建社會組織的物質基礎。

座談會還圍繞上山文化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以及上山文化遺址群保護與展示的思考進行了相關研討。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研究員陳同濱表示,上山文化遺址群申遺具有重大意義,可見證“農業起源”中的“稻作起源”這一中國對世界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同時,上山文化遺址群屬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標志性成果,是繼良渚古城遺址之后,可直接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又一重大文化遺產,揭示了錢塘江等流域的文明發展對東亞地區文明進程的貢獻,填補了世界遺產中稻作起源的類型空白。

據悉,上山文化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快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見》中已明確提出要“推進上山文化申遺”。同時,上山文化工作已列入浙江省旅游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浙江省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此外,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有關“上山文化”仍有許多重要課題等待解決,未來將針對上山文化的持續研究不斷提供新的見解。

在此次座談會上,嚴文明專門發來賀信。信中提到:“經過20年發掘與研究,上山文化已明確了兩個世界第一,稻作農業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嚴文明認為,浙江到國博辦展覽十分有意義,“這有利于向全社會展示稻作文明對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有利于加深世界對中國悠久歷史的認知和理解。”

嚴文明為“萬年浙江與中華文明”學術座談會致賀信。

學術座談會當天,“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正式開展,此次展覽時間為2021年11月21日至2022年1月21日。

使中華之天聲,共此文明而長存。以上山文化為見證,回望中華文明浩瀚星空,致敬中國考古輝煌百年。此次“萬年浙江與中華文明”學術座談會對上山文化作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意義及其申遺的價值進行了進一步深度研討,從而切實加強了對上山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宣傳工作,為推動其成為向全世界展示萬年中華文化的“金名片”貢獻了力量。

(責編:方彭依夢、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