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詩經》中的千年慈孝文化
寧波慈城:中華慈孝節沉浸式實景演出《蓼莪》上演
2022年12月10日17:39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12月10日下午,作為第十三屆中華慈孝節系列活動之一,一場穿越千年的沉浸式實景演出《蓼莪》在寧波江北慈城鎮的抱珠樓上演,以詩為媒,以藝為介,再現《詩經》中的“千古孝思絕作”,讓人在演出中感受中華傳統慈孝文化的博大精深。
先秦時期,一位無名孝子在失去父母后,寫下《詩經》中的《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一字一句,沉痛悲愴,使人讀后不禁潸然淚下。如今,“蓼莪”成為了感念父母之恩的代名詞,跨越時空依然具有普遍和永恒的價值。
演出現場。徐烽攝
如何將這流傳千年卻深奧難懂的詩歌,改編成大眾喜聞樂見的視聽覺盛宴?寧波當代舞團別出心裁,將演出分為“茹”“空”“緣”“度”四象,在每一象中將《蓼莪》以孝為先的思想貫穿始終。
伴隨著空靈的古樂,當代舞《茹》以純粹的肢體語言,將《蓼莪》中那份“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炙烈情意,在舉手投足間展現得淋漓盡致。
演出現場。徐烽攝
詩歌吟唱《雙調·水仙子·失題》蕩氣回腸、器樂重奏《句章》靈動流暢、街舞《鍍》青春洋溢……沒有開場串場,整場演出突破傳統拼接式的表演形式,每個節目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以《蓼莪》中的詩句進行關聯,將不同藝術手段進行整合,最終在舞臺上呈現出音樂的慈孝、舞蹈的慈孝以及觀念的慈孝。
演出現場。徐烽攝
“舞臺是一個恒定的物理空間,但通過藝術化處理,可以讓有限的空間引發無限的想象。”在寧波當代舞團團長李光看來,“順理成章”的舞臺表現形式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好感,現場每一束燈光的照射、每一個音符的奏響、每一次肢體的延伸與收縮,都能讓主題和情感得以自然流露和升華,帶動觀眾在沉浸式氛圍中自行回味與思索慈孝文化。(張落雁、劉雨、任涵瀟)
(責編:葉賓得、戴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