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總體進入規范健康發展軌道(新視點)
浙江紹興,諸暨襪藝特色小鎮,“一雙襪子”集聚640多家企業,吸納就業2.3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近54億元,年繳納稅收超3.1億元,2021年發明專利授權量50余件。
陜西西安,大唐西市絲路文旅特色小鎮,依托唐長安西市原址再建,將盛唐文化和絲路文化融于特色建筑、特色產品、特色演藝和特色餐飲,年旅游收入超10億元。
特色小鎮建設,對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出臺《全國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導則》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滾動組織開展規范糾偏和“回頭看”工作,全面摸排處置特色小鎮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推動建設發展特色小鎮的觀念逐步回歸理性,特色小鎮總體進入規范健康發展軌道。
從“一哄而上”轉向理性發展,特色小鎮嚴控數量。各地逐步樹立起“少而精”觀念,特色小鎮數量進一步減少。2021年底,各省份清單內共保留特色小鎮1230個,七成省份的特色小鎮數量少于50個。
從抓數量轉向抓質量,特色小鎮質量有效提升,涌現出一批精品特色小鎮。根據初步調查結果,1230個特色小鎮單個吸納就業平均約6000人,特色產業投資占總投資比例平均約70%,累計完成投資平均約59億元,年繳納稅收平均約2.8億元。
從學表象轉向學本質,特色小鎮建設更具特色。各地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徑。如江蘇、浙江、福建等東部發達地區依托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發達的優勢,發展形成一批先進制造類和科技創新、創意設計、數字經濟等現代服務類特色小鎮。吉林、湖南、四川等地依托現代農業基礎,發展形成一批三產融合類特色小鎮。
從重命名轉向重管控,特色小鎮監管進一步強化。各地健全特色小鎮管理機制,持續開展監測監督監管,以嚴守合規用地、生態環保、債務防控、“房住不炒”、安全生產等“五條底線”為重點監管事項,對特色小鎮建設中的不規范行為進行限期整改,性質嚴重的立即嚴肅查辦處理,各省份清單內特色小鎮違反“五條底線”的現象基本消除。
為動態摸排清理特色小鎮發展中的風險性苗頭性問題,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又開展了新一輪大數據篩查工作,部署有關省份針對搜索發現的問題線索,赴實地逐一核查,一經查實立即開展整改處置。
“我們將堅持‘一張清單管到底’,不斷鞏固規范糾偏成果,確保特色小鎮建設嚴守‘五條底線’,確保特色小鎮在規范健康發展軌道上穩步前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7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