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破醫院間的“數據圍墻” 檢查不用重復跑
近日,患者丁先生來到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就診。診斷過程中,醫生需要一份丁先生的血常規報告單。在插入丁先生的醫保卡之后,醫生的電腦屏幕上出現了“浙醫互認”的界面,選擇了“血常規”后,界面上出現提示:血常規已經檢測,是否互認?原來,丁先生此前在紹興市上虞區第二人民醫院做過了一次血常規檢查。
于是,醫生對丁先生的檢查結果進行了互認,并根據臨床癥狀及時確診了病情、開具了處方。
丁先生點贊說:“真是太方便了。”以前,丁先生需要到窗口排隊抽血化驗,等醫院出具檢查結果后,才能繼續進行診斷,“排隊再加上等報告,至少也要花掉一小時的時間。”
丁先生這次便利的就診經歷,得益于杭州市醫檢互認平臺完成了同省級浙醫互認平臺的對接,實現了杭州市公立醫療機構同浙江省級醫院、各地市市級公立醫院間醫學檢查檢驗結果的互認共享。
杭州市醫學檢查檢驗互認共享平臺。杭州市衛健委供圖
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為醫患雙方都提供了極大的益處:在醫院方面,“互認”盤活了醫療資源,避免了過多的重復;對患者而言,不僅節約了患者的時間成本,更能省下一筆檢查所需的費用。不僅如此,“互認”還降低了醫保負擔。
截至今年2月底,杭州市已累計互認檢查檢驗67.96萬項次,節約醫保基金、個人費用約3271.52萬元。
“互認”雖然好處多多,但也并非所有的情況都適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醫生陳文軍在接診一位患者時,需要該患者的血糖報告。在“浙醫互認”平臺里,可以查到這名患者曾在一家縣級醫院里做過血糖檢驗,但是陳文軍還是建議這名患者又做了一次血糖檢驗。
“我們的確有要求,做好省內檢驗、檢查結果調閱和互認,應閱盡閱、應認盡認。”陳文軍解釋,該患者的上一份血糖報告距就診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并不適用于患者當前的身體狀況。在“浙醫互認”平臺里,陳文軍填寫了本次不互認的理由:“檢查、檢驗結果與疾病發展關聯程度高、變化幅度大。”陳文軍認為,“浙醫互認”平臺的閉環管理機制讓醫療行為更加規范標準,它要求醫生們在推進精準互認工作的同時,兼顧診療工作,最終實現醫患雙方獲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