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就像警察探案”
姑娘用“妙趣”考古打動公眾
“孫媛在嗎?”記者站在山腰上,朝下方的考古工地大喊。
“在這里,在這里!”未見人影,先聞人聲。一會兒,大樹后跑出來一個穿青色棉衣的女生,笑容可掬地朝我們招手,三言兩語就把路指明了。
“快言快語,干脆利落”是孫媛最真實最恰當的寫照。
孫媛,2006年吉林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業技術人員。雖開朗活潑,可一旦面對鐘情的考古事業,孫媛立馬就能沉靜下來,深入地融入項目中去。
鐘情考古能動也能靜
今年孫媛負責的是一處宗教遺址的發掘,她一邊帶我們看遺跡,一邊講解:“我們發現一組由八邊形夯土臺基、天井、連廊、踏步、散水、排水溝等組成的大型建筑遺跡。遺跡規模宏大、結構清晰、保存狀況較好。”
在孫媛的帶領下,我們一路走到后山,在后山上看到了一口井,探頭往里一瞧,深不見底。
孫媛說,剛開始發掘時,以為是灰坑。隨著發掘的深入,才確定是井。由于沒有磚砌井壁,認為是一口土井。一直挖到8米深的地方,發現了磚砌井壁。在發掘過程中,井內不停地出現青花、五彩等瓷片,說明井廢棄的年代是比較晚的。通過文獻梳理與研究,可以初步判定這口井始建于北宋時期。
“考古就像警察探案,要抽絲剝繭見真章。”孫媛說,這次發現,對了解遺址不同時期的主要建筑的特點、營造手法、規模和形制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也對研究古代宗教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
這些年來,孫媛參與了不少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
2014年參與杭州臨安地區窯址調查,并完成調查簡報;2015年參與杭州蕭山區北干街道塘灣村北海塘遺址考古發掘,該項目榮獲浙江省文物局頒發的“2015年度浙江重要考古新發現”獎;2016年參與蕭山區羅家塢古墓群的考古發掘;2018年完成了北高峰塔遺址考古調查與物理勘探報告;2018年至2019年參與了圣果寺遺址考古發掘……
公共考古要玩就要玩專業
如何將考古發掘成果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專業的發掘與研究資料,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給公眾呢?
“一開始也有點蒙,不知該怎么做、從哪里下手?但既然沒有模式可以參照,那就摸索著干吧!”
自2013年開始,孫媛先后策劃了多場“金手鏟——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系列活動。根據單位工作進度,適時適當地組織學生群體、團員青年等不同社會群體,開展“考古發掘”“考古勘探”“文物修復”“考古繪圖”等體驗。參與者不僅能深刻地領略文物的魅力,同時也更正確地認識到文物保護的意義與價值。與此同時,她還專門設計活動LOGO,開發“考古筆記”“金手鏟小圖章”等相應的文創產品,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不僅把杭州文化遺產介紹給市民群眾,還如數家珍地介紹給全世界。
G20杭州峰會召開之前,孫媛接受了一項新任務——把考古所歷年圍繞西湖所做的考古項目整合起來,從考古的角度和眼光出發,展示西湖的底蘊與魅力。
“由于還承擔著其他多項工作,這任務只能擠時間去進行。”孫媛說。2016年8月,由孫媛編著的公共考古讀物《湖畔尋古》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本考古學中“另類”的報告,以西湖文化遺產區域內的考古發現為基礎,綜合文物、歷史、人物故事以及個人情感等多種元素,集趣味性、可讀性、知識性于一體,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好評。同時,她還以《湖畔尋古》書籍為藍本,創作了“湖畔尋古——講述西湖考古的故事”展覽的文字方案,展覽于當年8月至9月在西湖博物館臨時展廳展出,孫媛還在博物館舉辦專題講座,對吳越郊壇、南宋官窯、清行宮、雷峰塔、靈隱寺法堂等西湖周邊的30余個考古項目一一做了詳細介紹,慕名前來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好評不斷。
孫媛說,雖然外人看我們考古很辛苦,但是誰工作不辛苦?“我希望杭州考古事業能通過我們考古工作者的雙手和頭腦,讓文化遺產呈現出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別樣精彩。”孫媛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