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建好“四好農村路” 奔向共富康莊道
阡陌變通途,最美農村路。
走進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的杭州余杭,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宛如一條條“紐帶”,在山水田園間蜿蜒。
2018年以來,余杭啟動實施新一輪“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三年來,一條條窄路變寬,穿越崇山峻嶺,串起一個個產業基地和傳統古村落。這些高品質的農村公路不僅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更帶動了一片產業、富了一方百姓。
建管齊抓
共建四好民心路
余杭地處杭嘉湖平原,人口密集,河網密布。然而,大多依水而建的農村道路因為崎嶇狹窄,一度成為制約余杭鄉村發展的瓶頸。
2018年1月,余杭在全省率先開啟“四好農村路”建設序幕,累計建設404條、530余公里農村路,完成投資達15.7億元,實現12個鎮街全覆蓋、116個建制村通暢率均達100%。同時,余杭配套建設了各類主要綠道、騎行道14條共52.7公里,建成A級景區村莊107個,其中漕雅線獲評2020年度杭州市十大最美農村路,“四好農村路”配套建設的雙溪綠道獲評浙江省“最美綠道”。
“今年是我們新一輪高質量‘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的起點,完成了農村公路新改建近25公里、農村公路養護工程80公里。”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局長姚國華介紹,余杭圍繞“全域美麗”總體要求,三年內將再建設300公里高質量的農村公路,通過串聯鄉村、景區,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
當然,僅僅高品質建好“四好農村路”是不夠的。在如何管養好“四好農村路”的問題上,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同樣交出了一份答卷。
余杭“四好農村路”百關線。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為進一步鞏固全區農村公路建設成果,余杭在全省率先建立‘路長聯系人’制度,推行‘區級路長統籌引領、鎮街路長貫徹落實、交通路長聯系人監督執行、民間路長共同參與’的四級管理路長制模式。”余杭區“四好農村路”負責人鐘平介紹,該區仁和街道探索制訂了《仁和街道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管養實施辦法》,明確了“四好農村路”建設管養主體責任、道路保潔和綠化養護標準、庭院整治標準、道路兩側建控標準和產業導入標準。
與此同時,余杭以信息化為工具,強化公路管養。鐘平介紹,全區公路數據庫中的所有農村公路均設置路長牌,由區路長辦不定期對道路及兩側環境開展全線檢查,督查發現的問題通過公路巡查APP等信息化手段及時向相關管養部門反映,形成“檢查—督辦—跟蹤—反饋—驗收”的工作閉環。
截至目前,余杭區累計通過公路巡查APP收集問題整改單900多份,共計整改問題點位1600余處。
以路帶產
共促發展新模式
在余杭區瓶窯鎮,有一條“涇渭分明”的農村公路——“北苕溪—北塘路”。路北是一望無垠的稻田;路南是著名的北湖草蕩濕地,蘆葦開時,萬畝草蕩層層疊疊。
就在幾年前,這還是一條機耕路。
“路面只有3米多寬,只能過1輛小車。”瓶窯鎮城建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蔣良軍介紹,沿線西安寺村、南山村村民去瓶窯鎮上,都要先從鄉村小道繞到毛潘線,再通過104國道出行,“不僅居民出行較為不便,也阻礙了鄉村旅游、產業經濟的發展。”
伴隨著“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步伐,近年來,余杭區交通部門與瓶窯鎮一起,對北苕溪—北塘路進行了提升改造。“將全線6公里的路變成雙車道,路面拓寬至6米,還鋪設了瀝青,安裝了護欄和路燈。傍晚時分,許多村民吃過飯后都會來這條路散散步。”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道路的提升,不僅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還打破了阻礙鄉村發展的瓶頸,使它成為一條“黃金紐帶”。
西安寺村以水稻種植為主,張堰村則盛產茭白。如今,沿著北苕溪—北塘路,附近的農產品既可以一路向東運往瓶窯鎮上,也可以向西直達徑山,不用像以前那樣走許多“冤枉路”,提高了物流效率。
在30公里外的鸕鳥鎮,每逢蜜梨成熟之際,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會涌入這個蜜梨小鎮,香脆可口的蜜梨也會從這兒發往各地。
然而過去,說起這條路,附近的果農覺得十分頭疼。“原先的路很窄,也就4米寬,路面高低不平,不方便蜜梨運輸,容易顛壞。”雅城村村民唐興珍說。每到蜜梨節,隨著大批游客前來,這個路段都會發生擁堵,不得不進行交通管制。
2019年10月,余杭區交通部門對這條“雙后線至后莊”道路進行了綜合提升。“重新鋪設了瀝青路面,其中一側適當拼寬,道路兩側還進行了綠化改造。”鸕鳥鎮城建辦工作人員蔣瑞鋒說,現在,這條“梨園路”舊貌換新顏,不僅方便了果農運輸,還給游客帶來了新體驗。
蔣瑞鋒說,短短2公里多的“四好農村路”,方便了村民趕集,暢通了企業運輸,帶動了農業發展,火熱了旅游經濟。
一條條高品質的農村公路,正成為余杭各村集體和村民的致富路。
余杭“四好農村路”漕雅線。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四好農村路”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煥然一新的農村公路還暢通了農村物流、服務了群眾出行。
今年“雙11”期間,余杭不少村民發現快遞物流比往年方便了許多,以往不能及時收貨發貨的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這樣的改變,得益于“四好農村路”物流服務點的出現和普及。
余杭區公路與運輸管理服務中心貨運管理科科長李純力介紹,伴隨“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步伐,余杭交通部門與郵政部門合作建設了“四好農村路”物流服務點。三年來,該區建成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107個,初步形成以交通物流、快遞網點、郵政自營點、村郵站、郵樂購等為基礎的村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
路景融合
共享文旅新景色
在余杭鸕鳥鎮太公堂村,有一條蜿蜒8公里的太大線(太公堂—大麓寺),為世代生活于此的老山民們打開了新局面。
“以前沒有路,我們這里的人都靠扛竹子下山賣來謀生,肩膀上拖下去200多斤竹子。現在路好了,直接砍下來用車子運走,很方便的。”老湯曾是太公堂村的生產隊隊長,回憶起當年的日子,他感慨萬千,“為了修路,村里貼錢,大家三年都沒有分紅。”
此后,太大線不斷提升改造,村民們不再望“竹”興嘆。
2018年被列入“四好農村路”后,鸕鳥鎮對太大線進行了綜合提升,全線進行瀝青罩面,并增加了兩側綠化節點及附屬標志、標線,極大改善了路面顛簸、環境不雅的原貌,景點客流量有了明顯增加。
“路修完后,來我們村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五一’‘十一’這種節假日,民宿客房都不夠住。”太公堂村村民笑著說,生意好,村里頭熱鬧,自然日子也紅火了!
太大線是余杭西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四好農村路”的建設讓曾經的“蜀道難”變成了一馬平川,潔美綠暢的交通環境改變了集鎮與村莊面貌,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在百丈鎮溪口村,經過3年的建設,“四好農村路”已經連片成網,為“好竹意小鎮”溪口特色文創街區添了一把“火”。
“在展示百丈竹文化的同時,溪口村也在發展文創旅游項目,吸引外地游客來游玩、吃農家樂、住民宿。”百丈鎮城建辦工作人員李春介紹。
余杭“四好農村路”雙洞線。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通過整合旅游資源,余杭串聯了西部突出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促進“農文旅”聯合發展。“依托農村公路打造大徑山精品景區環線,漕雅線、雙洞線、長徑線、長西線等農村公路將沿線山水資源、景區資源、美麗鄉村、禪茶文化等串珠成鏈,打造世界級精品旅游線路。”姚國華說,它們還以“借景”手法將道路兩側自然文化資源納入農村公路整治視線范圍,帶動沿線特色民宿等農村經濟新業態發展。
截至目前,余杭區共有民宿(農家樂)700余家,就業人員7000余人,在“四好農村路”特色路鸕鳥鎮太大線、徑山鎮漕雅線、瓶窯鎮石長線、百丈鎮木九線沿線分別涌現出菩提谷、千岱山居、樂樸山靜、沐竹民宿等一批網紅民宿。2021年上半年,該區休閑農業總收入達到3.33億元,同比增幅63.18%,游客人數達258.84萬人,同比增長48.91%。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