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農 機械強農
浙江德清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九成
“嗡嗡嗡……”伴隨著轟鳴聲,在浙江德清雷甸鎮楊墩村的水稻田旁,無人機滿載農藥騰空而起,對著一片晚稻田均勻噴灑著農藥。不到兩個小時,無人機就按照規劃好的線路完成了80畝的噴灑任務。
“今天的工作如果人工來完成,需要4人勞作一整天。但用無人機替代,省時又省力,效率非常高。”回想起以前需要背上裝滿農藥的桶來回噴灑的場景,種糧大戶王金民不禁感嘆。
無人機安全降落在田埂上后,德清縣先鋒農機專業合作社飛手楊煜鋒便嫻熟地整理好裝備,準備前往下一個工作地點。眼下正是晚稻進行病蟲害防控的關鍵階段,合作社12架大型無人機分成了三組,奔赴全縣各地,為種糧農戶進行農藥噴灑作業。
“這種機械設備對農戶來說成本比較高,我們就通過合作社的方式為農戶提供無人機播種、農藥噴灑等工作。”楊煜鋒介紹,合作社于2017年成立,現有農機具330臺套,其中包括植保(播撒)無人機、機動噴霧機、農用北斗終端和糧食烘干機等,2020年農機作業面積18.6萬畝次。
農民使用現代化設備插秧。蔡俊攝
有了這些現代化機械,農民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了,農業生產成本降低,大規模農業生產效率明顯提高。這些年,合作社通過資源整合、加大投入,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大幅提升了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能力,解決了糧食生產經營過程中社員、小農戶及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難題。
“目前,我們的植保飛防服務隊日作業能力達2000畝,飛防作業以高效率、低成本、優效果,受到種糧農戶的廣泛歡迎。同時,從水稻種植到收獲,通過機械化服務每畝田節約50元左右的生產成本。”合作社理事長費穎兒說。
據了解,目前,德清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16%,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同時,該縣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小鎮的優勢,綜合運用“德清一號”遙感衛星、無人機遙感及圖像識別技術等,實現了全縣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田塊測算、作物識別、長勢監控等功能。通過數字化提升,農企用工成本降低43%,農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40%以上。(王力中、沈宇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