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保障水平節節高
金華改革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機制
惠及全市困難群眾的城鄉低保標準又漲了。記者9月9日從金華改革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10月1日起,金華再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這將惠及低保對象4.5萬人。據了解,此次提標后,金華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實現連續12年提高,每人每年最高能拿1萬多元。
此次調整具體有哪些新變化呢?“新低保標準將于10月1日實施,并從明年起采取與消費支出相掛鉤的低保標準調整機制。”金華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說,本次低保標準調整堅持縣域統籌發展的原則,從原先的三檔標準變為兩檔標準,進一步縮小金華縣域間的低保標準差距。從明年起,金華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將與最低工資標準脫鉤,與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掛鉤。
其中,從10月1日起,金華義烏低保標準執行950元/月;金華市區、東陽、永康的低保標準從850元/月提高至900元/月;金華蘭溪、浦江、武義、磐安的低保標準從800元/月提高至900元/月,平均增幅達到7.7%,超過金華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5%的增幅速度。調整后,全市平均低保標準為905元/月,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目前排名全省第5位,位列杭州、寧波、嘉興、湖州之后。同時,金華的城市和農村低保月均補差金額分別為677元和600元,補差率分別達到低保標準的80.6%和71.4%。
持續提升困難群眾
生活兜底保障水平
最低生活保障是一項托底線、救急難、保民生的基礎性制度,是居民收入二次分配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系到共同富裕的成色質量和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那么,在低保救助方面,金華采取了哪些措施確保政策的精準落實?
近年來,金華民政部門通過開展為期三年的社會救助專項治理行動,針對社會關注的“錯保”“漏保”“關系保”等問題,建立起三項工作制度來確保低保救助精準公平。同時,金華市民政局持續深化完善“1+8+X”大救助體系(1為一套大救助系統;8為低保、特困、臨時、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災害8項救助政策;X為多元社會力量參與),著眼困難群眾的生活所需和發展所需,通過修訂完善一系列政策制度,實現救助對象從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擴面、救助方式從收入型向支出型延伸。截至8月底,全市在冊低保對象3.3萬戶4.5萬人,特困人員3708戶3730人,臨時救助6445人,今年已發放三項救助資金2.6億元。
“十三五”以來,金華城鄉低保標準增幅分別達到39%和50%,并在2017年實現城鄉一體化,臨時救助人均救助額度從2016年的699元提升至今年的1290元。2019年以來,金華啟動支出型貧困救助、重病重殘家庭單人戶低保、低保對象漸退期三項延伸政策,使原有部分易致貧、返貧的“夾心層”家庭有了救助保障。目前,全市502戶1182名因病、因學困難對象納入支出型困難救助;4738名重病、重殘對象以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358戶低保和低保邊緣脫貧家庭納入一年漸退期。
助力共同富裕先行
示范浙中板塊建設
普通群眾生活出現困難之后,應該如何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華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社會救助實行“線上+線下”“一窗受理”“一證通辦”和異地辦理。線上可登錄PC端浙江政務服務網或手機端的浙里辦App,搜索“浙里救”程序,按步驟填寫信息即可完成申請;線下可向戶籍或常住地鄉鎮(街道)提出救助申請,僅需提供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和法定贍養人的身份證,填報統一制式申請表即可完成申請。
對于因殘、因病造成申請有困難的對象,可由村(社區)負責代為辦理。救助申請需經過鄉鎮(街道)初審、收入財產核查、社區公示、縣級審批四個環節,整個流程在23個工作日內完成。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可從審批通過之日起的次月開始享受補助。目前市、縣兩級民政部門均向社會公布了咨詢和舉報電話。針對低保對象在看病就醫方面,金華又采取哪些舉措來有效減輕其生活負擔?金華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金華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選繳保費法”大病保險為延伸的“三位一體”全民醫保體系,法定戶籍人口參保率99.97%,連續五年居全省第一。大病住院綜合報銷水平達到85%以上,實現困難人員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有效緩解困難群眾看不起大病、一般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金華在全省首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工會互助、優撫補助、殘聯救助、商業健康保險‘一站式’刷卡結算,為困難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醫保體驗。”金華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初以來,金華已為6.1萬困難群眾進行資助參保,其中低保對象4.5萬名,資助金額達9343萬元,實現100%資助參保目標。同時,金華困難群眾住院、特殊病種門診的合規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醫保等報銷后,剩余部分由醫療救助資金按一定比例報銷;困難群眾普通門診和慢性病門診合規醫療費用,各縣市均給予不同的救助政策。截至8月底,全市醫療救助人次達35萬,醫療救助資金支出4052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