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龍井手工炒茶難見年輕人的身影
西湖龍井茶二代接棒
張之冰攝
龍井茶香,世人皆知。但多年來,由于炒鍋燙手炒茶秏時長,手工炒茶難見年輕人的身影。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
今年6月底,杭州市西湖景區開展了15天的龍井茶炒制集訓活動。與去年僅有12個年輕人報名相比,今年景區茶村年輕人的參與熱情讓人感到驚訝。此次集訓共有116人參加,其中80后占比58%,90后占比28%(其中兩人為00后)。他們中間,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長的“茶二代”。
茶村樂學炒茶之風漸起,“未來炒茶大師”群里談的都是他們的夢想……
是什么,讓這些年輕人不懼手上起泡出疹,樂此不疲?
人物
靈隱“李子柒”,美女也有一雙炒茶手
“晚上換床單的時候,我能聽到手發出刺拉拉的聲音,太糙啦!”留著一頭輕盈的中長發,生著一雙月牙似的眼睛,靈隱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朱牝鶯是這次集訓學員中的“老前輩”了。去年,她就報名了第一屆集訓活動,成為西湖景區茶村中比較早接觸炒茶的年輕一代。
與大部分茶村年輕人一樣,做茶葉這一行,一開始并不在朱牝鶯的計劃之內。
“我大學學的是旅游管理,后面畢業就去銀行工作了,但你說命運也有意思,雖然做著金融行業,但因為工作的原因,又慢慢與茶有了聯系。”朱牝鶯說,本來作為拜訪客戶伴手禮的自家茶葉,別人一看就很感興趣。
一來二去,她就萌生了自己創立茶葉品牌的想法。想干就干,2013年,她注冊了自己的茶葉品牌。但在緊接著后期的銷售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
“我自己從小就喝龍井,是不是好茶,我一下就品得出來。但要和別人解釋這茶好在哪里,怎么去品鑒,就難倒我了。這時候我就想好好去學學茶。”
2014年,她參加了茶藝班與評茶班,開始正式系統學茶。2015年,她又嘗試將物聯網與茶葉掛鉤,首次在景區推出了西湖龍井茶溯源概念。
慢慢地,她發現自己大部分的工作重心,都與茶有關。而做茶葉的獲得感,也讓她感受到了自我價值的體現。
去年,她參與了首期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集訓班。雖說只有12個人報名參加,但她驚訝地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個同學聚會。“有我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大家都是發小,好久沒聯系了,但沒想到因為炒茶班都聚在一起了。”
如今,這群發小還有個微信群,名字叫“未來炒茶大師”,平時沒事大家就會在群里切磋茶藝技術。有空的時候,還會一起組團去其他炒茶大師工作室拜訪,學習與交流技藝。
“這種學習的氛圍很好,你看我除了生活,就基本上以茶為主。現在越來越覺得,這是可以干一輩子的事。”說起茶,朱牝鶯的眼睛總是亮晶晶的。
朱牝鶯家的茶地,位于上天竺,30畝茶園被打理得井井有條。在茶園最高處,她還做了一個工作室,平時可以泡泡茶,見見朋友,頗有一種世外桃源之感。
“你看現在炒完茶手就長水泡,越來越糙,但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就這樣慢慢堅持下去吧,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為炒茶大師。”
一場炒茶集訓,無意之間為景區茶村的年輕人串起了一道獨特的“朋友圈”,在不知不覺中,茶已經走入了這群年輕人的生活,讓他們循著父輩的腳印,摸索著一條名叫“傳承”的道路。
茶村00后,初入炒茶之門躍躍欲試
“我同學都說,你這是去練鐵砂掌了吧!”
2001年出生的翁雨博,是這次集訓活動中當之無愧的“國寶”。與另外一名00后一樣,全場最年輕的他們,受到了全班老師與師兄師姐們的熱烈關注。對此,他覺得有些受寵若驚,也有些不好意思。
自打出生起,翁雨博就住在翁家山,父母輩做茶,聞著西湖龍井的茶香長大。不過,這個酷愛車子的男孩子,在年少時對于茶葉興趣不大。
“小時候就看著爸爸媽媽在做茶,要說想去學炒茶,當時肯定沒有這種想法的,就覺得和我并沒有什么關系。而且這茶葉一鍋一鍋的炒,多累人啊。”
在他的房間里,有各種各樣的車子模型,因為這興趣愛好,他大學專業也是和車子搭邊,學軌道交通。
每天看著爸爸對茶熱情不減,翁雨博也不禁有些好奇,茶真的那么有魅力嗎?
所以在聽說茶村的炒茶集訓后,他DNA中的“茶基因”動了動,那么多年輕人報名,趁著暑假,要不我也試試?
沒想到,這一去,男孩子年輕的斗志被點燃了。
35℃以上的酷暑,200多℃的高溫鍋,在集訓中,翁雨博第一次與看了20年的炒茶鍋有了“親密接觸”。
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在學會了基本的手法后,炒茶最重要的,還是練手感。從早上9點到下午4點,每個參與培訓的學員都要完成30鍋鮮葉的炒制。
在場的其他師兄弟看著這個剛來的小師弟,都有些擔心,條件那么艱苦,不知道他能不能堅持下去。但沒想到,這小伙子卻越炒越帶勁。
“當時我發現,與別人相比,我的茶炒出來有點黑。為啥同樣的手法,我的就比別人差,這樣肯定不行。”
一鍋又一鍋,15天集訓時間,他一天都沒有落下,揮汗如雨,每天都完成30鍋的培訓作業。因為鍋子溫度太高,他手上還長出了密密麻麻的紅疹。
“上手以后,腦子里想的就是小時候看到家人炒茶的畫面,現在自己來炒了,感觸還是蠻多的。原來炒茶那么辛苦,它真的不像看著那么簡單,而是需要很多技巧,一旦走進去了,就會發現挺有意思,會上癮的。”
如今,當爸爸的茶友上門時,已經摸到炒茶初級門道的翁雨博,也會在旁邊聽一聽,一起探討茶技。他說,明年春茶,他也想上手試試,第一次作為炒茶人,為村里的春茶季貢獻一份力量。
先天的生長環境給了這些茶村年輕人潛移默化的學習氛圍,門檻從來都不設限,大門隨時都向他們打開,等的只是踏進來的瞬間。
傳承
大師忙并快樂著 每天都有年輕徒弟登門請教
眼下這個季節,茶園寧靜,茶事稍歇,可茶村的人們卻并沒有閑著。年輕人熱情高漲的“學習風”讓茶園充滿生機。
“師兄,我來看一看你今天炒得怎么樣。”
“這個顏色還是有點兒發黃,溫度不對,還是再試試。”
每天一大早,滿覺隴村唐顯興工作室就開始熱鬧起來。來自各個茶村的弟子們走進走出,晾青葉、擦炒茶鍋、洗杯子、擺凳子……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氛圍感滿滿的學堂。
“我現在被這幫孩子纏住了,每天晚上向我匯報,師父,我明天要來練炒茶。”雖說用了“纏住”這個詞,但一聊起自己的這些弟子們,唐顯興卻滿是笑意。
去年,名勝區開展第一期炒茶集訓班,作為西湖龍井手工茶炒茶大師,唐顯興受邀成為培訓導師。“以前我以為茶村年輕人吃不了這個苦,對手工炒茶興趣不大,但直到去年和今年去了集訓班才發現,其實很多人心里是想學的,只是不知道哪里可以學,或者也不好意思找我們來學。通過這個班,把我們與年輕人之間的壁壘打破了,距離拉近了,這下他們知道,其實我們是很樂意教他們的。”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短短15天的培訓,只能帶這些年輕人學會基本技術,但最終能不能成為炒茶大師,還是要靠自己不斷練習與領悟。
但唐顯興高興地發現,茶村的這些年輕人不但愿意下苦功,同時也很有耐心。如今,幾乎每一天都有弟子上門來學習,同時大家還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競爭氣氛,互相切磋,互相交流,提高技術。
“西湖龍井炒茶技藝其實要靠這一代人傳承下去的,所以我們很愿意去教他們。你看,好幾個人的潛力已經體現出來了,以后他們就是我們西湖龍井炒茶大師的核心力量。”
同樣也是這次集訓班的導師,西湖龍井茶區級非遺傳承人王國成對自己的徒兒們也是評價很高。
“以前我覺得炒茶那么辛苦,年輕人肯定不太樂意學,但沒想到,在這難熬的三伏天,這群孩子學得很起勁。這批孩子以后一定大有可為。”
的確,懷抱一顆初心,才能走好傳承路。這一點,許多正在摸索炒茶路的年輕人也慢慢感受到了,而這也是他們與生俱來對于西湖龍井的感情。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亮相炒茶大賽
隨著年輕一代正在茶村嶄露頭角,如今,在越來越多省市大賽中,可以看到了這群來自西湖茶村的年輕身影。
在參加首期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集訓班的12名年輕人中,4人入選參加了浙江省龍井茶手工炒制大賽,1人獲得了2021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龍井手工炒制比賽和杭州西湖龍井春茶節炒制大賽的第一名。
“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工藝,是真正‘兩個巴掌’的技藝,凝聚了世代茶農的智慧,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長期的生產實踐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鮮明技術特色的炒制工藝流程,這都是很珍貴的技藝。這些年來我們也非常注重培養年輕下一代,希望這些年輕人能夠把這項技藝傳承好,出去參賽,磨練技藝,他們才是我們西湖龍井茶的未來。”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局姜新兵表示,為了做好“傳承”這件事情,今年集訓邀請了高級炒茶技師、非遺傳承人、浙江省龍井茶十大炒茶能手等大師級老師進行手把手傳授。明年名勝區還計劃繼續擴大開展炒茶集訓班的培訓,好好培養年輕一代。同時,也會將這些年輕人送去各種炒茶大賽,讓他們在切磋實戰中不斷提高經驗與技術。
“如今很多年輕人已經充分體現出了自己的悟性和潛質,這都是很難得的。我們希望他們多去參賽,名次不是最重要的,傳承才是目的。希望通過好好鍛煉年輕一代,讓西湖龍井茶的品牌,好好地做下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