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攜手”繪就脫貧畫卷(金臺隨筆)
最近,一部名為《山海情》的電視劇,讓無數網友在笑中帶淚、意猶未盡中追完全集。這部講述寧夏西海固地區易地扶貧搬遷故事的電視劇,自開播以來,觀眾口碑和網絡討論度節節攀升,成為2021年開年的驚喜之作。
歲月無聲,山海有情。《山海情》中的“山”指的是寧夏,“海”指的是福建,兩個原本山水相隔、遙遙相望的省份,因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政策,成就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誼。電視劇中,在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從“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搬遷到茫茫戈壁灘上的村民,以勤勤懇懇的勞作,開荒戈壁、迎戰黃沙,讓山川換顏、水土重生,讓“塞上處處是江南”的愿景不斷實現,更讓窮日子徹底成為了過去。
從黃沙彌漫走向綠色金灘,從窮鄉僻壤走向美好家園,《山海情》中的故事,從上世紀90年代開篇,跨越20多個年頭,經歷一輩輩人接力。如何為這樣宏闊的命題找到創作的落腳點?如何讓這段故事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與更多的觀眾產生情感的共鳴?
電視劇選擇將觀眾目光聚焦在一群樸素、堅韌的人身上,以個體的成長和經歷展現“閩寧模式”的發展探索,以動人的人物群像展現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在荒涼的戈壁灘上開荒拓土,從無到有建設新家園的西海固人民;整天操心村民搬遷、用電、灌溉等問題的基層干部;為了讓孩子們接受更多教育,數十年堅守貧困村小學的老師;為了幫村民掌握一技之長,鉆菇棚、自掏腰包補貼村民的技術專家……正是一個個平凡的奮斗者,書寫了“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的偉大情感,成就了“干沙灘”變“金沙灘”的壯麗傳奇,更讓人一次次感嘆“那些在荒蕪土地里種出夢想的人,譜寫了真正的英雄長歌”。
《山海情》鋪展開的扶貧畫卷,蕩漾著理想主義的浪漫,也蘊含著現實主義的關切。它描繪了鄉土生活的真實圖景,也將傳統與現代的相遇、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碰撞等交融其中。劇中的西海固人民善良、淳樸,有韌性、有干勁,也有著安土重遷的傳統基因,還有因歷史、環境造成的觀念局限;劇中的扶貧干部、技術專家,沒有頂著“角色光環”,而是真正將雙腳扎進黃沙里,帶領村民們在更廣闊的地方落地生根。也正因此,在《山海情》中,我們能看到擺脫貧困的艱辛,也能看到再建家園的豪情。正是這些切入生活肌理的真實故事、鮮活人物、現實問題,感動了無數觀眾。
劇情的跌宕起伏,映照的是現實的波瀾壯闊。東西部扶貧協作,易地扶貧搬遷,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讓多少荒涼貧瘠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多少久困于窮的人們,實現了安居樂業的夢想?四川大涼山“懸崖村”的村民走下2556級鋼梯,走向新的生活;位于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岢嵐縣,脫貧摘帽擺脫了“可憐縣”的綽號;貴州畢節最窮的“納威赫”三縣地區,從過去讓人感嘆“去不得”轉為現在被贊“了不得”……一個個舊貌換新顏、群眾奔小康的故事,與電視劇里“涌泉村”“金灘村”“閩寧鎮”的故事交相輝映,共同繪就了今日神州大地上激動人心的脫貧畫卷。
一滴水流入戈壁荒灘,可能瞬間就會消失;千萬溪流涌入沙漠,卻能再造一個綠洲。是無數滴水、無數個人的齊心協力、前赴后繼,書寫了閩寧鎮的發展故事,成就了今日中國的脫貧奇跡。而那種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韌勁和力量,必將激揚更多的夢想,激勵更多的奮斗。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9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