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基層治理,方便群眾生活——
用對用好數據 服務更加精細(辦好民生實事(16))
杭州拱墅區東新街道數字指揮中心。 |
核心閱讀
在杭州,數據資源與科技手段正成為基層治理的好幫手:打通政務數據資源,為居民找到空余車位,讓停車變得更方便;將信息匯總到統一平臺,跨部門獲得地質災害點、積水易發點的實時監控情況,提升防臺防汛工作效率;為居民的求助信息匹配志愿服務,不僅解決了群眾生活難題,還促進鄰里互幫互助。
“綠碼,請通行!”前不久,住在浙江杭州上城區彭埠街道楊柳郡社區的業主們欣喜地發現,門禁經過升級,如今刷臉認證時還能提示健康碼狀態。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門禁系統打通了健康碼數據,如遇異常,后臺第一時間便可收到預警,社區防疫再添新幫手。
如今在杭州,不少鄉鎮和街道都在積極探索與政務信息系統的數據資源實現共享,通過一次采集、多方利用,讓數字化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基層治理。
數據打通共享
破解停車難題
“車子停到路邊不僅一早就要挪開,還可能被貼罰單,但實在找不到車位呀。”提及往日的停車難問題,杭州拱墅區東新街道萬家星城小區業主戚曉芳說。這不是個例,小區不少業主都有相同的困擾。
“我們想過挺多辦法,比如‘一戶一車’限入、改造立體車庫等,但難以達成一致!比f家星城社區黨委書記章麗萍說。小區建于2011年,與固定車位數相比,小區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目前存在200多個停車位缺口。
前不久,戚曉芳的煩惱終于得到了解決。她樂呵呵地說,這多虧了錯峰停車。
所謂錯峰停車,是小區附近幾幢辦公樓的地下停車場,在下班錯峰閑時將車位租借給小區業主。“小區門口豎有引導牌,可實時更新空余車位。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線上停車業務平臺就能輕松辦理,包月包年都可以!逼輹苑颊f,目前已經有150多名小區車主加入到錯峰停車,“停車費比小區月租車位費用便宜,多走幾步路就能解決往日難題,大家都覺得挺方便!
東新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卉告訴記者,錯峰停車看似簡單,真正落實起來遇到的困難不少。比如,哪些車位可與居民共享,錯峰車輛和其他車輛如何識別區分……這些問題的妥善解決,背后少不了東新街道的“數據倉”。
“‘數據倉’是街道通過對接省、市、區3級‘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獲取的近17億條各部門政務數據資源,并按需篩選出治安執法類、市容市貌類、交通治理類等10大類72項數據! 王卉說,如需數據可以直接獲取,不必挨個部門溝通,更不需要自己重復采集。不僅如此,街道、社區采集到的數據還能通過“數據倉”回流至平臺,共享給有需要的部門使用。
有了海量數據,街道聯通杭州“城市大腦”,利用“便捷泊車”應用,參考“停車指數”“泊位指數”兩個技術指標,為居民找出了600個夜間空余車位。
【專家點評】拱墅區東新街道依托公共數據平臺,充分提升城市泊位資源效用。這讓我們看到,科學技術和信息系統只有切實解決居民生活中的問題和煩惱,才能體現科技的人本屬性、體現數據的價值。
搭建數字平臺
助力防臺防汛
前不久,臺風“煙花”登陸浙江。面對防臺防汛壓力,余杭區余杭街道溪塔村黨委書記沈華偉說:“現在有‘千里眼’,黨員干部和志愿者防臺防汛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了。”
沈華偉介紹,村里防臺防汛壓力向來不小。進村主干道上的永溪線鐵路涵洞一直是個安全隱患!巴耆绻龅綇娊涤辏@里因為地勢低洼,總是積水很深,不知情的車輛涉水容易被困。”
此前,村里要安排專員在涵洞邊24小時輪值,費時費力!按逦5名辦事員要負責全村6.3平方公里,人人都忙成了‘陀螺’。”今年用上“千里眼”,辦事員只需坐在村辦事大廳,就能遠程掌握全村積水情況,方便得很。
“千里眼”究竟是啥?余杭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黃佩佩介紹,“千里眼”其實是街道打造的具備人工智能識別抓取畫面功能、巡查半徑達3公里的鐵塔高空瞭望監控系統。利用“監控布點+視頻巡邏”,可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點、積水易發點等區域實時監控,在手機小程序或網頁端上即可隨時查看!敖酉聛,街道還將在易積水點安裝水位自動監測設備,水位過高可自動預警,屆時監控效率將再次提高。”
村里能獲得監控數據,還要得益于跨部門數據共享。沈華偉說,溪塔村通過將村級信息與當地公安、交警、電信等部門數據打通共享,搭建起“數智溪塔”鄉村微腦平臺。該平臺在村莊交通治理、環境保護、鄉村精細化管理、基層治理等多個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如果不打通數據,全靠村里出錢安裝、維護攝像頭,成本會很高!痹谏蛉A偉看來,如今通過數據共享,許多村級事務被“搬上”了云端,以前需要多人才能干成的事,現在一個人就能完成。
【專家點評】余杭區溪塔村通過資源共享搭建“數智溪塔”鄉村微腦平臺,通過水位檢測儀、視頻“千里眼”和遠端“云巡查”等方式,改變了過去相對低效、重復、不及時的工作方式,讓基層工作更加高效、便捷。這一實踐在拓展基層管理手段和提升管理能力上,作出了頗有價值的探索。
數據賦能服務
促進鄰里互助
一個多月前,家住西湖區蔣村街道府苑新村的王大伯因老伴住院,自己一個人在家。王大伯的女兒王秀芝告訴記者,以前自己隔三差五就得回家看看,如今要在醫院照顧母親,兩頭只能顧一頭,實在為難。加上前段時間臺風來襲,王大伯一人在家,更是讓她感到著急。
一籌莫展之際,街道工作人員向她推薦了“時間銀行”。依托“美麗西湖”APP中的“文明大腦”綜合數字平臺,只需在“時間銀行”板塊中發布求助信息,就會有社區志愿者接單服務。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王秀芝在上面發布了幫忙照料父親的互助信息。同住府苑新村的居民志愿者馬軍看到后,第一時間接下服務單。當晚,他便帶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敲開了王大伯的家門,并承諾將持續照料他。
鄰居的愛心服務讓王大伯很驚喜,“‘時間銀行’真不錯,既解決了我的生活問題,還拉近了鄰里關系。”王大伯不住地贊道。
蔣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嚴超介紹,“時間銀行”推進了鄰里間互幫互動。“以前大家參與志愿服務大多由社區組織,現在線上接單,更靈活方便。自今年4月上線以來,府苑社區就已有356名鄰里志愿者參與完成1680余條服務清單。”他說,其背后依托的西湖區“文明大腦”綜合數字平臺,可匯集各級各部門關于醫療健康服務、健身體育服務、志愿服務等8方面共4萬多個數據資源,能實時呈現各活動、服務的指標數據,還能接收到活動開展、群眾反響、需求響應等反饋情況,實現了數據的互通共享。
【專家點評】西湖區的基層治理新模式,使線上數字社區與線下現實社區聯動起來,以數字為載體,以服務為潤滑劑, 為愛心找到出口,實現了民生服務與文明實踐的有機結合。
。c評專家為浙江省城市建設管理協會理事長李圣權,人民日報記者竇瀚洋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7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