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更深更遠的太空(新語)
對中國航天事業來說,火星探測任務也是行星探索的起點,它所邁出的第一步,代表著走向更遠深空的起步
抓住26個月一次的窗口,令人期待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啟;按照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也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從月球采樣返回地球……在致力于建設幾百公里外的空間站同時,對30萬公里遠處的月球持續深入探測,不辭數億公里的星際長途跋涉與火星邂逅,都透露著太空深處的無窮吸引力和為實現深空探索目標所做的執著努力。
走向深空,既由好奇心驅使,也受發展需求牽引。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到人類足跡首次踏上月球、月球車首次抵達月球背面,再到掀起新一輪以火星為代表的行星探索高潮,人類太空活動的印記幾乎已覆蓋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等各種類型的天體。這些探索活動有力促進了科學新發現和技術新突破,也讓人類能夠以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地球、審視自己,從而采用更睿智、更可持續的方式樹立新的前進坐標。
當前,以行星為對象的深空探測之所以獲得青睞,重要原因是行星與地球的相似。對行星的探測和研究,既能夠拓展和延伸人類活動空間,也有助于解開地球自身的秘密,并對地外生命的尋找產生重要影響。以火星探索為例,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是一顆承載人類最多夢想的星球。通過探測火星可獲得豐富的第一手科學數據,對研究太陽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火星一直以來也是行星探測的首選目標——從火星起步,然后向更遙遠的行星及行星際發展。對中國航天事業來說,火星探測任務也是行星探索的起點,它所邁出的第一步,代表著走向更遠深空的起步。
太空活動一向富有挑戰性,行星探索尤具高風險、高難度。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的火星探測,迄今成功率也只有一半左右。動輒以億公里計的旅程,超遠距離的通信延時,與地球截然不同的復雜環境,以及種種未知的危險,都需要破解。一方面,必須經歷飛出地球、駐留太空和探測月球等一系列承前啟后的技術積累,才能更好地打下深空探測技術的基石;另一方面,也需要創新思路、采用新技術,才能加速實現航天技術、空間科學等領域的突破。
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快得驚人。短短幾十年間,就實現了從走出地球搖籃,到能夠在地球軌道上長久駐留和漫步月球,并有望在不久的未來踏上火星。據說由于火星的亮度變幻無常,讓人迷惑,古人將這顆遙遠的紅色星球取名為“熒惑”。如今,“天問”即將啟程去探究“熒惑”,解開一個個科學奧秘。映照著夢想的探索腳步,也將會奔向更深更遠的太空。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2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