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梭子蟹”,憑啥一年能賣20億元?
贛榆沿海的梭子蟹養殖區。人民網 郜超攝
又是一年開漁季。早上7點半,江蘇連云港贛榆區的朱蓬口海鮮市場已經熱鬧起來。梭子蟹經營大戶韓寶達和工人把5筐大個兒梭子蟹搬到市場另一頭,忙著給這些蟹拴上一個個橢圓形的國家地理標志溯源碼。
有了這個碼,手機一掃就能看出它們是“贛榆梭子蟹”——這是當地的一塊金字招牌。
贛榆臨海,當地一批漁民靠著海水養蟹發了家,也曾吃過一擁而上的虧,十多年來靠著好品質逐步攢下口碑。2010年,“贛榆梭子蟹”獲批實施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4年經核準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亦入選了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品牌建設優秀案例。
韓寶達給篩選后的梭子蟹拴上國家地理標志溯源碼。人民網 郜超攝
地理標志加持梭子蟹熱賣
韓寶達做水產生意始于2000年,當時一年賣出20多萬斤梭子蟹,每斤價格最便宜時不到1元。直到2014年,也就是“贛榆梭子蟹”拿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年,他賣出了1000多萬斤,年銷量漲了40%,單價也進入幾十元的“兩位數時代”。
在韓寶達看來,銷量和單價的提升,和地理標志的加持有直接關聯。
“地理標志就像是敲門磚,讓采購商眼前一亮。”韓寶達一邊介紹,一邊從籮筐里挑走“缺腳”的蟹,“看重地理標志的商超客戶對產品要求高,‘尖貨’也會進一步提高美譽度,帶動銷售。”如今,“贛榆梭子蟹”年產值可達20億元。
每天一早盤庫存,等著潮頭進港取貨,是海頭鎮海前村居民王永林的常態。2017年,他開始直播賣海產品,“梭子蟹肉多鮮甜,加上我們這里的梭子蟹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幾千斤貨一下午就能賣光。”
直播電商的興起,讓越來越多的名優特產從產地走向全國。贛榆區電商協會會長孫小波介紹,2019年,贛榆區海頭鎮、石橋鎮在一家短視頻平臺的播放量分別達165億次、65億次,位居全國鎮級排名第1和第3位,其中大部分播放量都是海鮮電商貢獻的。兩年前,海頭鎮電商銷售額已達100億元,石橋鎮銷售額達千萬元以上的頭部主播就有30多戶。
截至目前,贛榆區共設立8家“商標品牌指導站”,108家經營主體使用“贛榆梭子蟹”專用標志。“目前‘贛榆梭子蟹’的產地限定在本地5個鄉鎮,覆蓋北緯34°47′至35°05′,東經119°21′以西的海州灣海域范圍。”贛榆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董家農說,面對陌生的“食客”,國家地理標志的品牌效應顯而易見。
贛榆開展梭子蟹等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活動。贛榆區委宣傳部供圖
打造海洋牧場示范項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地理標志的價值實現與海洋資源的開發保護是相互促進的。”贛榆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陳健說,為了維護地理標志產品的競爭力,當地一直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開發與保護同行,規范化捕撈是第一步。韓寶達介紹,每年5、6、7三個月,是梭子蟹在這片海域中繁殖生長的關鍵時期,“1斤重的產卵母蟹,能繁育出上千斤子蟹。”為此,贛榆持續開展“漁政亮劍”行動,鐵腕整治“三無”船舶,震懾海上非法作業,維護漁業安全生產秩序。
在贛榆近海7000平方公里的漁場內,海岸類型豐富,灘涂生物種類繁多。豐富的海沙子、紫貽貝、四角蛤等小型貝類,為梭子蟹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餌料。
為了這份自然稟賦,贛榆區已投入3678萬元進行海洋牧場示范項目建設,實施建設1座海上綜合管護平臺、1個增殖放流馴化基地,投放人工魚礁3.3萬空方;開展魚、貝、藻、參等多營養層級的綜合養殖,以有效凈化水體,提高生態系統的整體健康和穩定性,為多種重要經濟水生生物提供索餌、產卵場所。
目前,由贛榆區海洋漁業技術指導站承建的“江蘇省連云港秦山島東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已被批準為第七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你看,蟹膏肥、肉質細,個頭大。”韓寶達拿起一只蟹腳亂舞的梭子蟹說,這些既是大海的饋贈,也離不開當地對海洋環境保護的功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