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萬億城,藏著多少個百強縣?
今年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GDP總量首次突破15萬億元,其中9座萬億城市GDP總量占長三角地區的57%。具體到江蘇來看,省內5座萬億城市GDP總量占全省比重超過60%。
萬億之城的份量,可見一斑。江蘇萬億城市經濟之強,還強在縣域經濟,省內擁有多個領跑全國的百強縣。
賽迪顧問近期發布的2024賽迪百強縣榜單中,江蘇表現最為亮眼,擁有25席,占全國1/4,前10名中,江蘇獨占6席,包攬前4位。
蘇南領跑全國
蘇北奮起直追
江蘇五座萬億城市中,蘇州上半年以1.2萬億元的GDP總量穩居榜首,6.2%的增長率位居首位。
蘇州下轄4個縣級市,均位列全國百強縣前十名,昆山市第一、張家港市第三、常熟市第四、太倉市第六,其中昆山市已連續多年占據“全國百強縣”榜單之首。2023年,昆山市GDP超過5000億元,被稱為“最強縣級市”。今年上半年,昆山市GDP達2510.88億元,增長率達到6.3%、高于蘇州和全省增速。
上半年,無錫GDP總量達到7437.39億元,位列全省第三名,下轄的兩個縣級市也均位列全國百強縣前十名,江陰市位于第二名、宜興市位于第九名。其中,江陰市去年GDP達到4960.51億元,今年有望成為全國第二個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
去年常州GDP總量突破萬億元,成為江蘇第五座萬億之城。在2024賽迪百強縣榜單中,常州唯一的縣級市溧陽市位居第26名。
目光向北,萬億之城——南通市下轄4個縣市中,如皋市位列百強縣第22名、海安市位列第24名、啟東市位列第25名、如東縣位列第33名,四地去年的GDP均超1300億元,且相互間差距不超過200億元,呈現爭相競逐態勢。
江蘇省內正在沖刺萬億之城的城市中,徐州下轄的邳州市和沛縣,揚州下轄的儀征市和高郵市,鹽城下轄的東臺市、射陽縣、建湖縣和阜寧縣,此番均入圍“全國百強縣”榜單。
值得注意的是,邳州市、沛縣、儀征市、高郵市、東臺市GDP均已跨過千億門檻。全國59個千億縣中,江蘇有21個,占比超過1/3。
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介紹,江蘇百強縣數量,2022年達25個,2023年下降到23個,到今年新增2個,與2022年持平,“蘇州、南通、鹽城縣域經濟發展較為突出,均入圍4個百強縣,3市入圍百強縣數量占據全省半壁江山。”
“與去年相比,百強縣榜單的變化主要集中在60名之后。”余德彪說。沛縣從去年的67名上升至63名,射陽縣從去年的73名上升至68名,阜寧縣進入百強縣榜單位列第82名,這幾座縣城均來自蘇北。
去年7月,淮安市委全會提出,必須把縣域經濟“跑道”做強,擬通過三至五年的奮斗,實現全國百強縣的突破。今年淮安實現了“全國百強縣”榜單零的突破,漣水縣成功入圍,位列第88名。
縣域經濟動力
基礎在產業
早在2021年,昆山市就實現了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臺階,是全國縣級市中的第一個;江陰市打造“345”現代產業集群,高端紡織服裝、金屬新材料、石化新材料三大千億元級主導產業擴優提質。
“如果把市域產業比作全省產業體系主干的話,縣域產業可以看作是全省產業體系的毛細血管。”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侯祥鵬告訴人民網,縣域經濟發揮自身在土地騰挪空間大、環境承載能力強、勞動力成本低等方面的優勢,依托市域在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做好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縣域產業與市域產業彼此呼應。
在2024賽迪百強縣榜單中,東臺市位列第34名,相比去年上升了3個位次。地區生產總值10年跨越5個百億級臺階,2022年邁入GDP千億縣俱樂部。東臺市也連續8年入選全國工業百強縣(市)。
今年2月4日,江蘇省政府舉辦“建設制造強省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專場新聞發布會。會上提出,江蘇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實現這一目標,縣域經濟將有何作為?
余德彪表示,我國工業主要集中在縣域,縣域成了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且整體產業以傳統產業為主,縣域就成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推動縣域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大勢所趨。
江蘇省發改委區域協調發展處相關負責人指出,江蘇省大部分縣域特別是經濟強縣(市),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主要是制造業,增加值占比普遍超過40%。依托不同的產業基礎,推進產業鏈創新鏈進一步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各縣(市)的必然選擇。
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40個縣(市)承載了全省44.2%的常住人口、創造了41.2%的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以來,40個縣(市)GDP總量占全省的比重穩定在40.6%至42.1%之間,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跳出本地視角
融入都市圈
江蘇百強縣并非單打獨斗,而是深度嵌入當地城市群、都市圈的經濟體系中。
早在本世紀初,江蘇即開始謀劃都市圈,目前已擁有南京、蘇錫常、徐州三大都市圈。江蘇處于長三角核心區,蘇錫常還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組成部分。都市圈核心,通常以萬億城市為引領。
2022年,江蘇省出臺《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將縣城分為近郊衛星縣城、毗鄰都市圈縣城、重要節點縣城等三類,強調都市圈、中心城市對縣城的帶動作用。
溧陽位于南京、蘇錫常都市圈邊緣,建立起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成為常州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板塊;興化作為都市圈外圍的節點縣城,發展起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有力支撐起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溧陽于2019年經濟總量突破千億,興化于2021年突破千億,《2024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顯示,江蘇有21個千億縣,在2018年至2023年的5年間,江蘇就新增了13個千億縣。
在余德彪看來,江蘇千億縣快速發展,還得益于園區經濟驅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江蘇建設省級以上的經開區、高新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通過園區平臺的建設,助推了當地千億縣的發展。江蘇、浙江、福建等經濟大省,形成了“園區經濟”“塊狀經濟”“民營經濟”等領跑全國的經驗。
江蘇園區經濟領跑,其經驗在于地方背靠都市圈,提前布局打造特色產業。侯祥鵬認為,要看到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都市圈、城市群已成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江蘇縣域經濟發展要跳出本地視角,積極主動融入都市圈、城市群,參與城市網絡,在更大范圍內集聚資源、發揮優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