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在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預防性公益訴訟
探索從源頭解決公益損害問題(法治聚焦)
“等到濕地環境被破壞再提起公益訴訟,付出的成本更多!”為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留足棲息空間,浙江省麗水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葉波走遍了濕地附近的相關點位。
此前,麗水市人民檢察院在“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上收到志愿者反映的線索,稱即將開工建設的某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因建設需要,部分進入濕地保護范圍,可能破壞濕地鳥類棲息地。
“我們也收到了麗水市人大常委會轉交的一份相關代表建議,提出要加強對濕地范圍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葉波說,檢察機關在收到案件線索后,迅速通過咨詢專家、走訪行政機關、實地調研等方式開展調查。
調查發現,當地即將動工的項目確實可能致使鳥類棲息環境遭受破壞。檢察機關兩次聯動召開磋商會,各方對棲息地段優化工程方案等問題達成共識,并聘請參會人大代表和志愿者作為監督員,對工程建設進行全程監督。“檢察機關對可能導致濕地受損的情況,及時開展以事前防范為重點的預防性公益訴訟,能夠有效保護濕地生態。”葉波說。
從“治已病”向“治未病”拓展,這是公益訴訟制度的創新探索。近年來,檢察機關不斷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不僅法定辦案領域持續擴展,監督對象也從“已造成公益損害的”拓展到“損害還沒發生但存在損害公益重大風險的”,通過加強預防性公益訴訟,不斷推動從源頭解決公益損害問題。
“近年來,一些社會組織也提起過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但其在預防環境風險上仍面臨一些固有局限,亟須檢察公益訴訟的加入。”北京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吳凱杰認為,相較于民事公益訴訟,檢察機關能通過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調動行政機關的風險監管積極性,更加契合發揮公益訴訟預防功能的需要。
如今,各級檢察機關注重從已發生公益侵害向前端延伸,不斷探索預防性公益訴訟。最高人民檢察院直接辦理的快遞包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案,從循環包裝入手,協同督促行政主管部門、快遞龍頭企業、包裝生產企業和電商平臺在試點城市推動前端治理,聯合相關部門推動出臺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
“當前,行政公益訴訟前移到規劃、環評環節同步監督,也在向無障礙環境建設、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新領域推廣。”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副廳長邱景輝說,“要充分發揮公益訴訟預防性功能,及時有效發現并糾正可能造成公益侵害危險的行政違法行為,進而督促強化對民事違法風險的行政監管,爭取用更小的治理成本實現更精準的風險防控。”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4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