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春走基層
浙江新春“文化禮包”送出濃濃年味
2月3日,春節假期前的最后一個公休日,盡管室外冷風夾雜細雨,噼里啪啦拍打著落地窗臺,但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卻是一派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景象。
當天下午,由浙江樂清越劇團帶來的三段傳統越劇折子戲展演在浙江非遺館三樓傳統戲劇廳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聞訊趕來觀演。演出前半個多小時,古戲臺前已經留不下半點空隙,其中有不少是剛放寒假的中小學生,還有長期追劇的資深戲迷。
越劇折子戲展演現場。人民網記者 艾宇韜攝
“我在短視頻平臺上就一直在關注周老師賬號,有時候外出表演的直播也會在手機上看,今天終于看到正式演出了,我感到很高興。”戲迷趙女士介紹,她是專程來看樂清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周妙利的,當天周妙利在劇目《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相送》中飾演祝英臺。
“其實這幾年都有在各地參加春節戲劇展演活動,有國家級的也有在地方的,是能明顯感覺到大眾的關注度有了明顯提升,從原先只有阿公阿婆愛看,到現在年輕觀眾也會搶著看、追著看。”談及越劇的火熱“出圈”,周妙利倍感欣喜。
火熱的展演氛圍,并沒有讓浙江非遺館傳播推廣部主任黃亦川感到意外。據介紹,自2023年8月浙江非遺館正式向公眾開放以來,這樣的演出每周都在舉行,熱度總是很旺。
觀眾用手機拍攝下越劇表演。人民網記者 艾宇韜攝
“之所以選擇在春節期間展演這些越劇選段,正是感受到如今觀眾對傳統戲劇魅力的向往,渴望獲得更多的精神養分,非遺館也需要擔當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平臺的角色。”作為國家一級編導的黃亦川,近幾年也在深耕傳統歷史題材劇目的藝術化傳播,旨在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雙向奔赴”。
據了解,從臘月小年到農歷二月二龍抬頭,浙江非遺館計劃舉行樂清首飾龍燈彩表演、“回家過龘年”春節年俗展、非遺項目體驗、浙江非遺年俗大直播等甲辰龍年系列活動,亮點紛呈,讓觀眾觀年俗、聽大戲、逛食集、看直播、享好禮。
浙江傳統年俗展。人民網記者 艾宇韜攝
年味活動不止限于浙江非遺館,其坐落的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是浙江省內體量最大的現代復合文化綜合體,也是促進浙江省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提質升級的龍頭項目。
在浙江圖書館之江館,一場名為《錢塘江文明與萬年中國》的文化講座與越劇展演同期舉行。主講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聚焦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與現場聽眾展開對話交流。“觀眾對上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題材研究有著強烈的興趣,之前幾場講座效果也很不錯。”蔣樂平表示。
觀眾認真聽取講座。人民網記者 艾宇韜攝
“我家就住在邊上,基本上一星期就要來一次。”坐在觀眾席第一排的馮女士說,自己平時經常關注浙江圖書館公眾號上發布的講座信息,加之對歷史內容感興趣,特意提早趕來,“春節里在圖書館聽聽講座感覺挺好的,對自己的知識水平也是一種提升。”
小學生在新年閱讀計劃卡前留影。人民網記者 艾宇韜攝
同樣,與浙江圖書館朝向相對的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也迎來了新館開放后的首個春節系列活動。“為了迎接龍年新春,我們之江、孤山兩個館區計劃推出4個主題展覽,此外還將推出13個教育體驗活動,從正月初一開始,在正月十五迎來高潮。”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表示。
市民參觀博物館新年特展。人民網記者 艾宇韜攝
據悉,作為浙江省博物館的新春重頭戲,“風雅宋‘潮’——之江宋大年”活動由6大展覽、2場講座以及趣味文創、市集和演出組成,旨在讓入館觀眾親身了解和體驗宋代的年俗風情。
市民參觀博物館新年特展。人民網記者 艾宇韜攝
“我們針對各個年齡層的觀眾設置了相應的活動,希望大家在博物館收獲難忘的體驗。”陳水華說,“活動多多,趣味多多,歡迎大家來博物館共度新春佳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