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操心他發財,只擔心他倒閉!
湖州德清有位理發師每周三閉店 走村入戶為老人義剪
9月7日,走出湖州德清縣新聯村幸福鄰里中心,80多歲的沈大爺感覺渾身輕松,新發型顯得他更加精神矍鑠。“小黑師傅的手藝就是好!”沈大爺對著鏡子打量自己的“新發型”,表示非常滿意。
沈大爺口中的這位“小黑師傅”,是德清縣鐘管鎮一家理發店的老板——李連春,他有著15年的理發經驗,每個月至少2次,他都會走進村社免費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理發。后來他干脆在每周三閉店,專門帶著店里的學員和師傅上門服務,附近的老人都親切稱呼他“小黑師傅”。
李連春給老人剪發。姚萍攝
每周三閉店,走村入戶為老人義剪
1983年出生的李連春是安徽宿州人,2001年入伍參軍,當了5年空軍地勤兵,2006年退伍后來到德清鐘管,2007年開始創業開辦了屬于自己的理發店。“在部隊的時候就會理發,后來又專門進行了學習。”李連春說。
理發店開張后,在小鎮逐漸打開了市場,有顧客見李連春為人和善熱情,便向他提出請求:能否為家中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理發,會支付上門費用。李連春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但是他不僅不收上門費,連理發的錢都不收。
“誰家還沒有老人,給老年人理發是我應該做的。”問道為什么不收錢的原因,李連春輕描淡寫地說。
李連春給老人剪發。姚萍攝
漸漸地,李連春上門服務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也更加固定。“基本上大爺們的頭發一個月就要去幫忙理一次。”他的熱心被鐘管鎮公益組織知曉,便向他提出邀請,去養老院和村社的鄰里中心集中為老年人愛心理發。
李連春欣然應允。從2017年開始,他每個月至少參加義剪兩到三次,每次都會去不同的村社,一年下來,鐘管鎮20個行政村和社區,他都會走個遍,鐘管鎮的人們也漸漸熟知了這么一位熱情、無私的退役軍人小伙子,大家成了熟悉的老朋友。5年來,李連春已經服務了3500余人次。
為老人理發的過程中,李連春會和他們聊聊家常,并逐漸知道了農村老人理發難的真實原因。“一來是他們行動不便,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老年人普遍十分節儉,覺得剪個頭要三四十塊錢太貴,舍不得。”李連春說。
以前,在李連春還沒有去給老人義剪時,村里的老年人為了解決這件“頭”等大事,會拿個剪子或者推子,互相理發,只要達到頭發變短的效果就行,根本沒有發型可言,有些大爺直接就用推子推個光頭,能管好長時間。
李連春給老人剪發。姚萍攝
自從有了“小黑師傅”,老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提升了。“除了不洗頭,其他流程跟店里的一模一樣,會根據老人的臉型、頭型和身材進行設計。”李連春說。一開始,老人們對理發毫無要求,但在李連春和員工們的“寵溺”下,現在不少老人會主動向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開始“臭美”起來。
從2018年開始,李連春決定每周三閉店一日,專門去村社為老年人義剪。“這也算是給員工們放假了。”李連春笑著說,但其實在這之前,他的店基本每天營業,閉店一天就意味著少了一天的營業額。
但李連春樂在其中。“因為義剪,我家里夏天基本不用買菜,很多老人的家人會專門把自家種的蔬菜送到我的店里,表示感謝。”李連春說,這樸實的情誼,讓他感受到了助人為樂的成就感。
老顧客不操心他發財,只擔心他倒閉
李連春不僅在當地老年人中有著好口碑,小鎮上工作生活的人們也都對這位真誠善良的小伙子贊不絕口。德清縣第六中學的一名老師曾專門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寫了一篇題為《鎮上有個男人叫小黑》的文章,主人公就是李連春。
他說,小黑從不跟顧客推銷充值卡,老顧客們不操心他發財,而是擔心他倒閉。比如,當有學生在城里花大幾百燙染的頭發被勒令整改時,他一邊不舍得下手,一邊替學生心疼,苦口婆心勸導孩子要好好學習;燙頭時間太長,中間不尷不尬有個飯點的時候,他總是會幫忙叫份外賣。
熟悉李連春的常客都知道,每周三,小黑的店門是緊閉的,他活躍在各個鄉村,不管是在哪個犄角旮旯的老人都能理上發。
鄉村的錦旗時常送至李連春的店中,政府的表彰也偶有提名,拘謹的他在那些合照中有些格格不入,顯得緊張又羞澀。回歸店中,李連春則視榮譽于浮云,對他而言,這是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黨員的本分。他不僅給前來理發的軍人打折,更是“惺惺相惜”。一次,李連春替一個抗美援朝的老兵理了發,心里高興了好一陣子。
從23歲孤身一人來到德清鐘管,到后來的兩個人、三個人,李連春在小鎮組建了家庭,也越來越有歸屬感。“看來小黑是繼續‘駐扎’在小鎮了,守著他的店,守著他的家,也守著自己的情懷。”那位老師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