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潮涌臨風“立”——紹興越城區委文化工作會議側記
越城文化如何以新求“興”?6月14日,紹興越城區召開區委文化工作會議,區委領導、各鎮街一把手、全區宣傳文化戰線工作者匯聚一堂,回望過去、把脈當下、共話未來。
向潮而生,弄潮而“立”。會上,6位代表分享交流工作經驗,越城區文化建設新藍圖躍然紙上——“政治立魂,推動黨的理論落地生根”“人文立城,擦亮城市文化金名片”“鑄魂立心,引領主流思想輿論正音”“服務立行,促進文化惠民優質共享”“融合立業,推動文商旅增效聚能”“風尚立信,涵養城市文明品質氣韻”“數智立新,推進數字文化突破爭先”“人才立本,鍛造精英隊伍引才育才”。
八“立”一脈相連,氣勢如虹,指引著越城區加快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弘揚越地文化、傳承越城精神,高水平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不斷向著“打造越文化傳承核心地、品質文化生活樣板地、文商旅融合典范地”目標邁進。
鑄魂立心
打造越文化傳承核心地
漫步在越城,沿著縱橫交錯的河道望去,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小橋,仿佛都帶著厚重的歷史印記。據統計,越城區目前共有不可移動文物476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占總數的20%,居紹興市前列。
激活歷史文化資源,擦亮越地文化標識,一直都是越城區關注的重點。
中國歷史上每個時期、每個領域,都有紹興先賢領時代之潮流、紹興人才開風氣之先。越城有魯迅、秋瑾、蔡元培等諸多名人故居及遺跡。“我們重視保護名人故居,接收陽明洞天、陽明紀念館(呂府永恩堂)、陳建功故居、陶成章故居、魯迅外婆家朝北臺門5處名人故居,落實日常管理,確保故居有序開放、設施完整。”越城區文化旅游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紹閩介紹。
為將豐富的文物資源系統整合、共享、互聯,越城區創新設計“不可移動文物智慧管理服務系統”,打通跨部門協同管理壁壘,使文物安全信息、各類隱患問題等內容一“屏”可見,不僅實現了文物保護整體“智治”,也在數字文化發展領域邁出了堅實步伐。
越地非遺、名人典籍、宋韻詩歌等古城文化IP全面形成;越城區坡塘村“藝術云松”、安橋頭村“魯迅外婆家”等文化鄉村內核不斷凝練;宋六陵被列為“十四五”國家大遺址,陽明故里獲浙江考古十大重要發現;名人故居保護利用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回顧近年來的工作,會議總結了越城區在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績,展示了越地文化繁榮發展背后的點滴努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賡續千年歷史文化根脈,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會議指出,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越城區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與文化首位建設站位不相適應,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講好越城故事,深入解碼越城文化基因,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方能讓文化特色鮮明起來。“要系統梳理文脈,縱深推進文物保護、考古發掘、非遺傳承、文史研究等系統工程”“要以全城申遺為導向,打響古城‘一城一橋三故里’品牌”“要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加強宋韻文化專項研究”……會議提出的具體要求,為打造具有獨特韻味的越城文化標識指明了方向。
見行立信
創設品質文化生活樣板地
在樹蘭書房,靜心閱讀一本書;在農村文化禮堂,聽一曲蓮花落;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上一堂感興趣的課。對于越城群眾而言,這些都是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
打造精神力量高地,如今的越城展現出人文精神標識鮮明、市民精神昂揚奮進的新氣象。“越城全區建成區、鎮、村三級聯動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務隊伍700余支;建有鎮街綜合文化站、文化分館17個,城市書房(農村書屋)15家、鎮街圖書分館13家;全年送‘精品群文演出’進基層100場以上,送書下鄉2.5萬冊以上,文化走親20場以上……”在越城區文廣旅游局局長周志紅的介紹中,越城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清晰可見。
建好文化陣地、配強文化隊伍、豐富文化供給,文化惠民工程讓老百姓的文化獲得感持續提升。“自2018年推出‘藍色鑒湖’讀書節系列活動以來,迄今已連續舉辦五屆,今年首次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吸引了全網共80多萬人次觀看,活動知名度、覆蓋面、影響力持續提升。”越城區鑒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趙溢彬分享了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的經驗做法。
以文化滋養文明,文明力量融入城市肌理。讓文化與文明同頻共振,越城區在文明城市建設上同樣表現亮眼:實現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打響文明實踐“一鎮街一品牌”“15分鐘志愿服務圈”“多彩周末”公益課堂等品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國、省級文明單位獲評數量均居紹興市前列。打造文明和諧高地,越城繪就崇尚美美與共、自信開放包容的新畫卷。
服務群眾文化,把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根本目標,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讓文化靈動起來。“我們將不斷完善文化公共設施,加快完成‘浙文惠享’民生實事,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積極打造以‘越文化’為核心的越城文化‘金名片’,壯大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實施區圖書館、區文化館服務大提升行動,打響‘越文化越幸福’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建成‘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智慧文化云’等數字應用,提升群眾數字文化服務獲得感。”周志紅作出了表態。
創新立業
形塑文商旅融合典范地
“金德隆開園12年,2012年領到了紹興市第一塊文化創意園區的牌照。經過10年的運營,園區集聚了600多家企業、6000多位創業者和創意人。”金德隆文化創意園董事長丁海土說。
由工業用地變身為文化創意園,坐擁16個街區式藝術院落的金德隆文化創意園,是越城文化產業集聚區的典型代表。
主動作為,在運營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最大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效益,讓文化運轉起來。近年來,秉持“以文創產、以產興城”理念,越城區充分發揮深厚文化積淀優勢,文化產業成果豐碩——實施青藤書屋、陽明故里、風越里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黃酒小鎮、871LOOP等重大項目,有序開放魯迅故里高品質步行街、徐渭藝術館,金德隆、偉豐等10家文創園獲評省、市特色文化產業園區,2021年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作為第四批浙江省特色小鎮,黃酒小鎮(東浦)是紹興文旅的一張“金名片”。“目前,民國風情街、智慧停車樓已結頂,越酒長歌劇本已通過評審,黃酒小鎮溇臺里核心景區先行示范區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紹興黃酒小鎮管委會黨工委書記董敏華介紹了小鎮的建設進度,他表示將堅持保護與開發相協調,留住古鎮傳統風貌,同時以文旅帶動、文創互動促進小鎮發展。
全面融入商旅,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資源,在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培育培養上聚焦用力,增強傳統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讓文化鮮活起來。近年來,越城區不僅投資建設重點文旅項目,不少鎮街還依托自身文化資源優勢,探索和嘗試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陶堰街道便是其中之一。“整合文旅家底,我們以名人故居、古橋古街、運河濕地為載體,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價值和風俗風貌,編制推廣水鄉陶堰全域旅游手繪地圖,打造紅色故居研學游、休閑農莊康養游、古老運河觀賞游3條沉浸式鄉村旅游路線。”越城區陶堰街道黨工委書記胡博說。
打造文旅融合新標桿,探索共同富裕新途徑。會上指出,圍繞“打造文商旅融合典范地”目標,越城區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其中,對于“到2025年,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這一目標,在夜間經濟、文創經濟、水鄉文化等開發方面,在文化企業規模和集聚度上,越城都大有文章可做。
會議提出,要打造文化創意設計、黃酒文化產業、動漫數字出版等重點產業,形成越城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啟動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5A景區城創建,培育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等業態;全面推進“文化+”戰略,增強對黃酒、茶葉等特色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創意賦能。抓住新技術、新業態、新消費帶來的重大機遇,聚焦高層次、全鏈條、數字化等場景,加快把越城文化資源厚度轉化為產業發展高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