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美好生活 引領鄉村共富
全國首個紡梭主題博物館在杭州余杭開館
5月26日,在杭州余杭百丈鎮的竹林深處,一座有溫度、承載著鄉土文化記憶的鄉村博物館揭開面紗,全國首個紡梭主題博物館——傳梭博物館正式開館。此次開館儀式也是余杭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之一。
活動現場。百丈鎮供圖
傳梭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展示紡梭歷史、鄉土文化、手工技藝的綜合性鄉村博物館,也是集市民休閑、游客參觀、研學教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會客廳,更是推動手工藝在地活化、引領鄉村共富的重要窗口。
跨界融合 實現城鄉聯動
全國首個紡梭主題博物館有多獨特?要從它的來歷說起。傳梭博物館館長鄭芬蘭是浙江省土布紡織技藝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2年至2022年的二十年間,她深入一個個村寨,開啟了一場獨特的尋梭之旅。此次傳梭博物館共展出鄭芬蘭尋訪村落或他人捐贈的各類紡梭共計22000多件(組)。
而所謂“傳梭”,就是手工技藝的傳習傳承,博物館內有紡織技藝十二道工序演示,有完整的傳承譜系,還聯動展示了木雕、常山木龍榨、云南坡芽歌書、百丈竹編等傳統手工技藝。
博物館有四個常設展廳和一個開放展廳,展覽從“小而美”的命題出發,通過創新陳列理念,運用藝術裝置、場景復原、數字交互等方式,構建了一個個系統而獨立、壯闊而溫馨的生活美學空間,讓觀眾能夠沉浸式感受與理解手工藝。
傳梭博物館。百丈鎮供圖
漫長的尋梭之旅如一葉扁舟,如今停靠在風景秀麗的余杭北苕溪畔。而這里卻遠不止一個博物館的空間,據鄭芬蘭介紹,傳梭博物館與緊鄰的鄉野廚房、織宿及其他建筑形態共同構成了“傳梭天地城鄉聯動綜合體”。
如何實現城鄉聯動?博物館左邊的織宿是以住宿為載體、以手工藝產品和服務為特色的鄉村民宿,實現了傳統手工藝與鄉村民宿的跨界融合,旨在進行手工衍生產品的展示銷售以及鄉村旅游的帶動。
據悉,織宿每一個房間內的產品都可以被追根溯源,這種把原生態農產品、傳統文化或傳統手藝進行重新設計和再造分享的模式,前端是織宿的銷售輸出,帶動的其實是終端村落的產能輸出,既盤活了整個手工村落自給自足的產業鏈,又能帶動當地的民宿發展。
而位于博物館右邊的鄉野廚房則遵循二十四節氣,實現特色美食和農產品的在地化創新性轉化。據悉,這里的鄉野食材也將從山野大川中獲取,從手工村落中采集。
手工藝在地活化 引領鄉村共富
在打造“傳梭天地城鄉聯動綜合體”的過程中,不少手工藝人、文化學者、企業家都成了“返鄉青年”,一起建設鄉村。讓鄭芬蘭興奮的是,還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帶著各種手藝,加入到“傳梭天地”的打造中。
前期,鄭芬蘭和團隊在鄉村里做了調研走訪,發現村鄰們各有絕活。“百丈有百藝有百味,母親的藝術、父親的力量,都值得去挖掘,這里面藏著鄉村千百年來的基因密碼。”鄭芬蘭說,“建設傳梭博物館的初心就是讓手工藝實現在地活化,構建起一條城市與鄉村雙向激活與聯動的產業鏈,充分聚合在地村民、返鄉創客和手藝人,使其主動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此次開館儀式上還正式啟動了“鄉信100”百名青年返鄉培訓計劃,號召青年返鄉,引領鄉村共富。此外,多名省市非遺專家圍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相關主題開展圓桌討論,持續為鄉村共富賦能。
據悉,對于賦能鄉村發展的項目,余杭百丈給予了積極支持。“針對傳梭博物館,百丈鎮向余杭區文創辦爭取省級文創項目專項資金,對于文創街區進行提升改造,給予文創企業扶持,并按照百丈文創扶持政策給予了租金優惠。同時,在黨建辦的幫助下,百丈傳梭博物館項目順利通過余杭區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評審,將予以補助。”百丈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還將持續為本地特色產業提升和人才交流提供發展平臺,為西部富美貢獻力量。(高曉玲、譚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杭州臨平吹響2022年工程師“出征號”
- 人民網杭州5月25日電 (方彭依夢)浸潤著越風吳韻,作為浙江省最年輕的縣級行政區,自2021年4月設區以來,杭州臨平區上下以“起步即奔跑、開局即沖刺”的精神狀態,全面奮進高水平建設“數智臨平·品質城區”新征程,并取得了豐碩成果:擁有上市公司21家,培育省級“未來工廠”4家(“未來工廠”數全省領先),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0萬人,其中工程師達1.1萬人。 緊抓人才第一資源,如今,臨平再次邁出嶄新的發展步伐。為加快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5月25日下午,中國(杭州)·“紅豐創新帶”創新產業社區啟動暨2022年臨平區工程師“出征號”、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臨里匯”啟用儀式在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研究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