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富個體,又富集體;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臺州峰江:全力打造共同富裕鎮域樣板
一組組數據,足以見證臺州路橋區峰江街道在推進共同富裕上交出了優異的“成績單”——
2021年,峰江街道工業性投資12.8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30.9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3800元;2021年4月,峰江街道鄉賢聯誼會籌集善款1086萬元,成立了峰江街道新鄉賢帶富基金。
圍繞兜底困難幫扶,“提低”富民;圍繞發展大局,“擴中”提質;圍繞文化潤富,盤活存量資源……一項項重大舉措,正推動峰江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近年來,峰江以黨建為統領,以黨建聯盟組團式發展為方向,充分發揮統戰人士作用,以‘同心共富’工程為抓手,正在全力打造共同富裕鎮域樣板。”峰江街道黨工委書記汪平興說。
鄉賢傾力助推“消薄、提低”
“沒想到在家附近打工,能有這么好的收入!”在臺州花木城從事園藝工作的老林感慨,對于今年已經60多歲的他來說,能有這樣的待遇和便利,真心滿意。
同老林一樣,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創業的群眾,臺州花木城周邊共有近千名。這得益于峰江鄉賢回歸項目——臺州花木城的落地。
為了形成持久的幫扶發展機制,花木城提供了一批商鋪,以優惠價格出讓給路橋全區26個經營性收入低于20萬元的村,花木城代為經營,固定支付每個村3萬元的共富紅利。
“既要讓這些村子有固定經濟收入,又可通過花木城的平臺優勢,加入產業鏈體系。”臺州花木城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峰江街道鄉賢聯誼會會長周萬春說。
村企融創幫扶,正是峰江街道在“提低”上加強保障的縮影。近年來,峰江街道強化政策引導,梳理鄉賢及商會資源,開展定向項目推介,推動統戰資源用于精準幫扶。
據該街道黨工委專職委員徐偉介紹,從2017年開始招引項目至今,已落地鄉賢及商會會員投資項目12個,包括花木城、香港青年產業園、西山礦山修復工程等,投資超過5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3000余個。
突出改革牽引有效“擴中”
“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如何有效‘擴中’,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很關鍵。”峰江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鐘巍介紹,近年來,峰江街道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企業加大可研投入和設備投入,開發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提升企業營利能力,通過降本增效,提高企業員工收入水平。
“公司股權加上崗位津貼,預計年收入增加了好幾萬元。”八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中心經理顧建海收到的這份“大禮”,受益于公司開展的股權激勵——2018年成為股份制企業,不光公司高管可以直接持股,還建有2個員工持股平臺,共有80多名員工合伙持股,共享企業發展紅利。
該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現有職工870人,其中生產操作人員約73.9%。生產操作人員中,經國家技能鑒定的、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資格的高技能人才占比41.5%。
文化禮堂社會化促“精神富裕”
“自從跆拳道培訓班入駐文化禮堂,不僅村民文化活動豐富了,還提升了文化禮堂的經濟效益,可謂是兩全其美。”看著文化禮堂內教學跆拳道熱鬧的場景,峰江街道鐘洋村文化禮堂管理員鐘雪玲笑著說。
據悉,峰江每年都會在文化禮堂為村民開辦暑期公益培訓,但村民們對短暫的公益培訓意猶未盡,希望能進行系統學習。
“與公益培訓老師溝通后,最終將跆拳道館搬到村文化禮堂來,這樣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文化培訓’,村集體有了租金收入,培訓機構也減少了運營成本。”鐘洋村黨總支書記戴星洪說。
為進一步激活農村文化禮堂活力,3月1日,峰江街道召開了“文化潤富”文化禮堂社會化運作項目對接會,努力讓更多培訓機構入駐文化禮堂,根據群眾需求訂制文化“菜單”。
峰江街道白楓橋居擁有一家鄉村少年宮,繪畫聲樂類培訓機構就落戶于此,目前有學員60余人;每年7-10月份,峰江街道蔣僧橋村將村里的兩個游泳池承包出去,并給村里每人每戶發10張免費券。“截至目前,轄區內14家文化禮堂正在對接10余家藝術體育類培訓機構,爭取暑假前落地。”峰江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蔡潔說,讓更多村民享受新時代精神“共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