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仙居湫山鄉:做“深”鄉賢文章 “引”領共同富裕
近年來,臺州市仙居縣湫山鄉圍繞農村“空心化”嚴重、農村產業發展滯后、鄉村治理難度日益加大、農民主體性作用發揮不夠等困境,積極挖掘培育新鄉賢隊伍,發揮鄉賢在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文明鄉風和環境保護等中的重要作用,念好“引”字訣,架起“連心橋”,畫好“同心圓”,探索出助推共同富裕的“四員”模式。
深挖地方特色,引領產業發展,做好特色產業領跑員
保護古楊梅林,帶領村民開酒廠,湫山鄉楊岸村黨支部書記、鄉賢聯誼會副秘書長楊春林,談起他的古楊梅產業的發展,就有說不完的話,“我們楊岸的古楊梅是仙居境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樹群,其中最長樹齡達1000多年,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最寶貴財富,我們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在保護的基礎上推動古楊梅產業的創造性發展,做好‘文化+農業+旅游’的三方融合,做強古楊梅品牌!
近年來,湫山鄉以“鄉賢‘代’帶 產業振興”系列活動為載體,將有志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鄉賢人士,納入特色產業領跑員隊伍,并為他們提供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形成政府搭臺、鄉賢“唱戲”的良好局面。
作為產業領跑員,楊春林積極探索古楊梅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土楊梅果子偏小,口感偏酸,在楊梅眾多品種中沒有優勢,但經過調研古楊梅用來釀制楊梅酒風味也是一絕。在找到突破口后,一方面楊春林主動辦起了楊梅酒廠,將周邊的楊梅樹統一承包,進行科學化管理,帶領農戶重新管理古楊梅。另一方面,他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利用古楊梅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契機,加大對古楊梅基地的保護開發,建設古楊梅公園,講好古楊梅文化。在楊春林的帶領下,古楊梅產業煥發新生,古楊梅酒連續3年參加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銷售額5年內翻了15倍,銷售額達300萬元,不僅帶動了楊梅種植大戶的積極性,還解決了村民就業,真正實現了小產業帶動大發展。
除了楊春林的古楊梅酒產業,湫山鄉三都村鄉賢楊麗莉也回鄉接過特色產業“領跑棒”,為湫山油茶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致富路”,她所創辦的括蒼山茶油名聲遠揚,成為了臺州乃至浙江同行業的排頭兵。
“特色產業領跑作為我們鄉賢助力共同富裕的一項重要舉措,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形成鄉賢回歸的長效機制。我們負責搭臺,主角還是鄉賢,要讓他們‘回得來’,也‘留得住’!变猩洁l黨委書記鄭銘將介紹。
深融鄉賢資源,引導項目回歸,做好招商引資聯絡員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現在我們仙人谷漂流的營業額相當可觀,特別是暑假我們日日爆滿,常常供不應求,日均接待游客達2000多人,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仙人谷漂流一定能帶動周邊產業迎來新的發展,而這一切也得益于鄉黨委政府對于我們鄉賢回歸項目的大力支持。”仙人谷漂流負責人、鄉賢王均豪說。
楊岸港一直是湫山鄉重點打造的鄉村旅游的主戰場,楊岸的古楊梅酒、三都的桂花林、雅溪的燈籠,一條楊岸港將整個產業串聯起來,資源、生態優勢非常明顯。為了最大限度招引項目,湫山鄉黨委政府以鄉班子領導結對聯系重點鄉賢為抓手,推動引導鄉賢做好招商引資聯絡員。通過排摸確定重點聯系對象,包括對有投資意向或者有投資資源的鄉賢建立鄉賢檔案,針對這些鄉賢進行投資項目重點推薦。同時,成立一支服務于鄉賢招商的“管家式”服務團隊,全方位提供政策咨詢、考察調研等“一條龍”服務,助推項目招引。
仙人谷漂流項目借著這一東風順利在湫山鄉落地。隨著漂流項目的引進,楊岸港環境改善了,人氣也越來越旺,不單吸引了游客,也帶來了很多項目投資機會。如仙人谷周邊3公里處的上灣自然村,坐落于山林間,村莊形態保存完好,由土胚建造而成,錯落有致,適合發展民宿,目前該民宿項目在接洽中。
深耕鄉賢文化,引航精神文化,做好文明鄉風宣傳員
“與其給孩子講世界觀,不如帶孩子觀世界!2019年湫山鄉鄉賢聯誼會會長方中武帶著湫山鄉中心學校4名優秀學子和2名教師,開展了為期6天的上海研學之旅。讓山里的孩子看世界,一直是方中武的愿望,這兩年由于疫情,活動不得不暫停,但是短短的旅程卻在孩子們的心里留下了難以抹去的記憶。
方中武十分關注家鄉的教育事業,對湫山中心學校發展更是提供了大量的幫助,一方面從“硬”件著手,出資改善學校教學環境和師生住宿條件,建設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購置空調等;另一方面從“軟”件用心,組建了“鄉賢講堂”,邀請在經商、從政、文化等領域成功人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激勵孩子。同時,鄉賢聯誼會還專門拿出資金成立教育基金,動態幫扶困難學生,讓孩子們上得起學、讀得好書。
方中武對教育事業的付出讓他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會長叔叔”,而鄉賢沈汝湖則是全鄉老人口中的“暖心沈總”。
從2007年開始,沈汝湖便為湫山鄉溪東村60歲以上老人繳納農村醫療保險,這一堅持便是15年,中間還時常在過年過節時拿紅包慰問老人,給全鄉2800多名老人投保老年意外傷害險,更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捐贈10萬元用于購買疫情防控物資?紤]到冬天寒冷,沈汝湖捐款20萬元用于購置老人棉被,從棉絮、被套的挑選到最后的包裝,都親力親為,為的就是讓全鄉老人能夠過個“暖心冬”。
作為文明鄉風的帶頭人,湫山鄉鄉賢還成立了“鄉賢宣講團”,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利用“鄉賢講堂”,組織村民開展文化活動,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
深化社會治理,引路基層助調,做好基層治理助調員
基層治理任務日益復雜,湫山鄉發揮鄉賢在村內的影響力,建立一支鄉級鄉賢助調總隊,四支片區鄉賢助調支隊,N支村級鄉賢助調分隊,探索出“1+4+N”基層治理模式,做到小矛盾糾紛村級化解,有困難的片區鄉賢協助調解,大矛盾提交鄉級總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作為村級鄉賢助調分隊的一員,湫山鄉方宅村的“駐堂鄉賢”徐紅香,一邊把方宅村的文化禮堂管理得井井有條,一邊利用閑余時間在家長里短中解決村內的小矛盾。前段時間,村里因林地糾紛,多次協商未果,而徐紅香就利用當事人母親來文化禮堂參加活動的間隙,做通了思想工作,再由鄉賢方建平組織雙方調解,最終矛盾得以順利解決。
如果說徐紅香在村級矛盾糾紛化解上起到潤滑劑的作用,那擔任鄉賢助調工作小組組長的蔣文燦則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蔣文燦帶領鄉賢在湫山鄉信訪積案化解上發揮重要作用,在助力矛調中不計報酬、自愿服務,在鄉風引領中發揮了風向標作用,進一步激活了基層治理的內動力,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利益訴求解決渠道,推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目前,蔣文燦共提供各類法律咨詢356人次,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19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