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區凝聚鄉賢力量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實踐
近日,浙江省第二批未來鄉村創建名單公布,衢州市柯城區四個村(片區)上榜。作為共同富裕基本單元“探路軍”,未來鄉村的建設離不開各類人才。衢州市柯城區在推進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進程中,注重廣聚賢才,凝心聚力,培養引進、打造激勵了一批具有鄉土特色的人才隊伍,合力推動鄉村振興,全面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實踐,鄉土特色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合伙人”、共同富裕的“帶頭人”。
激活原鄉人 “鱘”得共富路
“當時我就想著要在響春底村開出衢州第一家鱘魚主題的漁家樂。”十多年前,柯城區鄉賢吳華軍向村里流轉15畝閑置土地開始創業。如今,漁家樂不僅給吳華軍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更為周邊村民增收致富開拓了新路徑。
2008年,在柯城區石室鄉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正在尋求創業的吳華軍赴千島湖了解清水魚產業,回來后就與鄉政府引進的某科技公司簽訂合同,以5.5元/尾的價格,購入5萬尾鱘魚苗,開始了他的“鱘魚漁家樂”之路。14年來,規模逐步擴大,目前他養殖的鱘魚肉不僅打開了上海、杭州等地市場,魚子醬收入每年4萬余元,漁家樂餐飲經營規模也不斷擴大,營收達700余萬元。
漁家樂的30多名員工大都來自本村,月平均工資6000元左右,解決了村里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此外,吳華軍還與村里的農戶建立了新鮮果蔬購銷關系,帶動了30多戶農戶發展農副產品種植。在成為石室鄉響春底村的黨支部書記后,吳華軍更是關心身邊村民的發展。他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1000多農戶從事養殖及相關產業,農戶每年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吳華軍的鱘魚農家樂
引智新鄉人 “畫”出共富圖
作為農文旅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共富的未來鄉村典范,柯城區余東村的聲名遠揚離不開一批新鄉人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其中歸鄉人——安冉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202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本在寧波開設工作室和畫廊的安冉來到了余東,被這里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淳樸的民風所吸引。在和柯城區溝溪鄉黨委交流后,她著手在余東創辦了“南孔文化”咖啡館,成為了余東未來鄉村第一家入駐企業。安冉通過版權入股分紅的方式,與十余名農民畫家達成合作,巧妙地把余東特色的農民畫運用到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將農民畫畫在文化衫上,畫在抱枕上,畫在絲巾上。這些有趣精致的衍生產品一經推出就深受游客的喜愛,余東農民畫家也富了“口袋”。
距離余東三公里外的柯城區碗窯村黨支部副書記羅斌也找到了安冉支招。在安冉的建議下,以余東的農民畫結合碗窯的瓷器,獨特的“畫瓷”誕生了。這一系列產品推出后,市場反應相當熱烈,游客們愛不釋手。巧妙的一招有效解決了碗窯村瓷器銷售的后顧之憂。
聚力歸鄉人 “孕”得共富田
80后的吳慧是個新農人,2015年,在外經商有一定積累的他回到老家創業,在當地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在柯城區石梁鎮的幾個村嘗試流轉了30畝的土地,通過在家庭農場探索“稻漁共生”的現代農業種養模式,有效促進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了種養結合、一田多收,效益翻倍。
在農村,傳統農業效益低,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也不高,加上農村勞動力的外流,許多土地被閑置。如何解決這一困境,柯城區姜家山鄉的領導向在杭州做了多年水產品生意的吳慧發出了邀請。在黨委政府和吳慧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水稻+螃蟹+小龍蝦”的共生種養新模式。該模式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蝦蟹為稻田除草、松土,稻田為蝦蟹提供食物,可達到“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的效果。這種新的種養模式,畝產可達上萬元。
吳慧的家庭農場
“稻漁共生”種養模式的成功,讓吳慧聲名遠揚。2019年12月開始,他受邀成為姜家山鄉村振興講堂講師,給村民介紹他的創業經驗。他的課廣受好評,周邊各縣市區的村民紛至沓來。
柯城區充分發揮“三鄉人”的獨特優勢,通過多種方式招才、引才、育才,培養了一批新時代鄉土人才,使更多的人才匯聚在柯城農村廣袤的天地,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帶動傳統村民在富口袋的同時,更富了腦袋,探索出一條鄉土人才助力共富的新路徑,有效推動了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