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慈城:致富“金葉”飄香古茶園
早上6點半,60歲的采茶工黃桂青挎著竹簍,開始穿梭于茶壟間,嫻熟地采摘下2022年第一茬嫩芽。
靜臥在群山間,懷抱在水庫里,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公有村有著悠久的種茶飲茶歷史。近日,隨著氣溫回升,該村一排排茶樹開始抽芽吐綠,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慈城茶園。吳元洪攝
“采茶要有足夠的耐心,需要一片芽葉一片芽葉地采。”有著十多年采茶經驗的黃阿姨說,她每年要花近1個月時間待在山上采茶,“一天下來大概有200元,多一份收入也可以用來補貼家用。”
“明前茶,貴如金。”茶園承包戶陳幫國表示,黃阿姨采摘的春茶是早熟品種烏牛早,“烏牛早茶出芽早,每年大概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就開始采摘,這樣有利于搶占市場先機。”
陳幫國承包公有村茶園已有20多年。10年前,他在村里的倡導下,開始引進烏牛早茶、龍井43號等早熟品種,自身實現增收的同時還為村民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談起茶葉收成,陳幫國充滿了信心:“雖然今年烏牛早茶開采時間比去年推遲了一周左右,好在前段時間的低溫天氣加速了茶葉營養成分積累,預計今年茶葉價格和去年持平,每斤約600元,茶葉產量會比去年提升兩成左右。”
據了解,在慈城地區,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傅家山和田螺山遺址范圍內,考古學家就發現有大量人工采集留下的原始茶,以及許多茶樹的植物根系。如今,這片土地上還生長著100多畝古茶樹。
茶樹抽芽吐綠。吳元洪攝
“我家從爺爺輩就開始種茶,那時村里只有幾戶人家種些慈城老茶,需要挑著擔子在英雄水庫坐船,或者沿著白嶺古道走上十公里去慈溪賣茶。”公有村黨支部副書記任寅杰回憶道,公有村種茶、飲茶歷史悠久,但因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導致產業不成規模,茶葉曾一度陷入滯銷。
近年來,通過堅持茶葉規模化種植、多元化發展,打造“生態茶園、品質茶葉、名茶品牌”,公有村從年可用收入不足5萬元的欠發達山區村,搖身一變成為擁有近500畝茶樹、茶葉年產值達30多萬元的美麗新農村。
大力發展茶產業,發揮茶產業優勢,已經成為江北推進產業扶貧、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近年來,江北制茶從單一的綠茶轉向綠茶、紅茶并存,茶葉畝均效益約1萬元。尤其是1999年江北在寧波市率先引進白葉一號,廣受市場追捧,帶動了周邊山區致富。”江北區農業農村局有關專家介紹,2022年江北茶葉種植面積約3850畝,名優茶產量較上年預計增加10%,產值預計將達到3950萬元。(劉雨、楊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