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錢塘區公布首批32項非遺項目
杭綢織造技藝、搶潮頭魚、下沙大麥燒傳統釀制技藝、北沙廿四錦、孔鳳春香粉制作技藝……近日,杭州市錢塘區公布了32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并為項目保護單位授牌、開展培訓,這也是錢塘區成立以來認定的首批區級非遺名錄。
勇立潮頭、圍墾造陸,在錢塘區這片熱土上,勞動者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無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這些項目中有北沙廿四錦這樣的傳統體育類,有南沙剪紙技藝這樣的傳統美術項目,杭綢織造、古法豆漿磨制等特色傳統技藝,還有江東小年夜這樣的特色民俗文化。”錢塘區社會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這個現代化建設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推動地區非遺傳承,一直是個重要課題。而錢塘區也早已開始了結合自己地域特色的實踐。
“以杭綢織造、古法豆漿磨制技藝為例,絲綢如何從蠶繭華麗蛻變?豆漿如何從一顆黃豆而變得醇香迷人?這些問題在萬事利絲綢博物館和九陽工業旅游基地都能找到答案。錢塘區因地制宜,借助工業旅游基地、保護單位等多元的社會力量,創造了良好的非遺傳承發展環境。”錢塘區社會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非遺+工業旅游”“非遺+研學”……這樣的模式在錢塘也十分受小朋友和家長們喜愛。“我們的工業旅游基地還為小朋友們定制了小型的石磨模型,小朋友們可親身體驗古法豆漿磨制技藝,在實踐中學習傳承非遺瑰寶。”古法豆漿制作技藝保護單位杭州九陽小家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推動非遺傳承發展,不僅要依靠保護單位,還需找出掌握的核心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續寫錢塘區的非遺項目傳承譜系。
“下一步,錢塘區將重點開展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并且要在尊重文化的基礎上,借助多元社會力量,推動實現非遺可持續發展。”錢塘區社會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