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出奇招,開啟“搶人大戰”
2021長三角年度關鍵詞|人才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周年。這一年,滬蘇浙皖各揚所長、協同發力,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擁有雄厚的經濟社會基礎,區域發展充滿活力,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人才源源不斷流入長三角。過去一年,三省一市在招引人才方面也是各出奇招,不拘一格招才、引才、育才。
江海潮涌一年間;赝2021年,在長三角這片熱土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人民網浙江頻道用“眼”和“筆”記錄了2021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所取得的機遇與成就,用關鍵詞共同回憶長三角這一年乘風破浪的高光時刻。“2021長三角年度關鍵詞”系列報道第二篇聚焦關鍵詞——“人才”。
浙江:開啟引才加速度,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近年來,浙江深入實施人才強省首位戰略,開啟引才加速度,打造具有影響力、吸引力的全球人才蓄水池。如何吸納來自全球的尖端人才來“浙”?早在2020年,浙江省就推出了頂尖人才“鯤鵬計劃”,目標在5年時間內,針對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領域集聚100位左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靈魂人物”。
入圍首批“鯤鵬行動”的7位頂尖人才,主要從事“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浙江大學光電學院博士生導師狄大衛作為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入選時年僅34歲。2018年,狄大衛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歸國后前往浙大任教。在浙大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狄大衛帶領團隊研發有機與鈣鈦礦發光二極管,這是未來高清顯示技術的核心部件,有望在新材料和“互聯網+”等領域催生重要原始創新成果。
在項目經費、獎勵津貼、事業平臺等方面,“鯤鵬行動”以人才需求為導向,給予“一人一策”的支持,賦予頂尖人才充分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定權,讓他們能心無旁騖地啃“硬骨頭”,浙江省財政也將給予最高1億元的項目經費,同時給予頂尖人才最高500萬元的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
“‘鯤鵬行動’突破常規,對資質尚淺但潛力巨大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也可提供重大支持,真正做到了不唯資歷!钡掖笮l感慨道,“正因為這份信任與支持,我們才更有勇氣邁開步伐,嘗試過去不敢嘗試、更具挑戰性的前沿研究!
2020年浙江省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數創歷史新高,其中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比上年度增長57.1%,位列全國第一。全方位引才用才育才,完善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務,浙江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的成效已經顯現。匯聚全球英才,如何乘勢而上?人民網浙江頻道獲悉,圍繞三大科創高地建設,浙江省將實施“白名單”制度——“十四五”期間,用5年時間面向全球引進300位頂尖人才,其中青年頂尖人才100位。2021年,第一輪支持行動正式啟動,將通過制定方案以及明確標準、程序和支持政策,遴選60位頂尖人才。
“列入‘白名單’的頂尖人才,在省級重點研發計劃、基金項目、各類創新平臺和科技人才項目中,都將獲得長期穩定的支持。”據浙江省外國專家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意味著科研人員將免于為申請項目而奔波,可以把更多精力用于科研工作,享受更優質的創新創業服務。打造人才引領優勢,浙江省高度注重青年人才培養。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下稱“浙江省基金辦”)相關負責人說,2021年度浙江省基金資助項目負責人中,40歲以下的科技人員占比為80.8%,其中探索項目負責人中,35周歲以下、未承擔過省級以上項目的青年科技人員占比為50%,并首次支持在站博士后申請省基金項目。這為吸引國內外優秀青年人才落戶浙江開展基礎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
浙江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謝志遠介紹,浙江省通過邀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推薦、建設浙江“院士之家”、實施青年人才攀登計劃、推進“全國學會智匯浙江”行動等一攬子計劃,讓更多院士、專家等高端智力人才來“浙”創新創業,讓更多浙江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成長成才。
1月7日,浙江省出臺“5+4”穩進提質政策體系新聞發布會,也重點提到了如何幫助企業引進、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
浙江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孫旭東表示,浙江將通過實施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培育計劃、海外工程師引進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積極支持企業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加速集聚“高精尖缺”人才。
具體而言,浙江將對省領軍型創新團隊給予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處于重點支持領域且特別優秀的基礎研究團隊給予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所在地政府要給予同比例支持;對省領軍型創業團隊,主要通過政府創新引領基金、產業基金等方式予以支持。
江蘇:建設人才強省,培養更多卓越人才
人才短板,“短”在人才;“卡脖子”,“卡”在人才。江蘇省立足于科技、人才大省的先發優勢和扎實基礎,加快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奮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
江蘇省科教資源豐富,擁有眾多高校,是全國重要的人才高地。江蘇省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主陣地的作用,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培育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建設高質量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努力培養更多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讓各類人才在江蘇現代化建設中各盡其才、各美其美。
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南京大學啟動了“科學之光”項目,邀請8位院士以及29位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為大一新生授課。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透露,校方希望通過課程引領大一新生遇見大師,感受科學價值、發掘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更有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創新人才培育模式。
“更大力度培養戰略人才力量,既強調培育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又要求把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涵養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焙鸩ㄕf,作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南大結合立德樹人、學科建設、科研攻關等發展布局,主動匯聚人才、持續培養人才、全面團結人才、積極成就人才,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
“關鍵領域人才供給不‘掉鏈子’,發展才能不被‘卡脖子’!痹诮K省科技廳廳長王秦看來,加快形成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是建設人才強省的關鍵力量。
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江蘇省科技廳將每年支持10名左右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一線的戰略科學家,加強探索性、原創性、前沿性研究,帶動形成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每年支持1000名左右青年科研骨干開展創新研究,加快建設一支以35周歲以下為主體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更加注重培養既懂科技又通市場的科技企業家隊伍,研究制定科技企業家隊伍建設意見,以人才強、科技強支撐江蘇產業強、經濟強。
“江蘇2020年在全國率先啟動省域產業學院建設計劃,設立30個省級重點產業學院建設點。依托這種校政企共建新模式,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和產業、行業、企業需求的緊密結合!苯K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江蘇省將進一步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建設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基地)”,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工程實踐,培養一批精于實操、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卓越工程師”。
此外,江蘇省還不斷改進和創新人才評價方式,不拘一格培養選拔人才,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從2019年開始,江蘇在國內率先建立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認定政策,破除傳統職稱申報中的學歷、資歷、論文等“條條框框”,注重申報者的業內、社會和市場認可,支持人才直接申報考核認定相關專業高級職稱。截至2021年10月,先后有1661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獲評高級職稱。
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表示,近5年來,江蘇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系列部署的基礎上,從職稱評定中的突出問題入手,瞄準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發展實際需求,破除“四唯”,突出放權松綁,出臺實施一系列硬招實招。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從2016年的666.3萬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884萬人,新增217.7萬人。
安徽:優化服務留人心,打造高層次人才“蓄水池”
光電領域資深科學家吳周令在全國多個城市考察一圈后,最終決定將創業公司設立在合肥,從事精密激光打孔技術及其在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領域的應用研究。為什么選擇合肥?吳周令用一個小故事回答了大家的疑惑。當時來合肥考察時,吳周令腿部意外受傷,令他沒想到的是,合肥市委領導不僅上門看望,還如數家珍地介紹起合肥的人才政策、營商環境,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澳阒还芎煤酶,合肥全力支持你。 ”正是合肥市領導的這句話,堅定了他留下的決心。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吸引人才的不僅是創業政策、薪酬待遇的“真金白銀”,更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的“真心實意”。為了當好人才的“后勤部長”,安徽省上下各級領導帶頭聯系服務專家人才,與人才建立起“有事就給我打電話”的緊密聯系,把人才當成家人照顧,把人才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惦記,想方設法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各地通過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制度,開通“人才專線”,主動靠前為人才提供“店小二”式服務,讓“數據跑路”代替“人才跑腿”,“專員盡心”代替“人才費心”。
在蕪湖,人才動動手指便可根據個人情況 “一攬子”查詢所有可享受的政策服務,一鍵上傳申請,事項“秒批”“秒辦”;在合肥,登錄重點產業企業人才安居平臺,人才僅需花10分鐘在線填寫資料,即可完成免費租房、租房補貼、購房補貼等申請;在滁州,依托“智匯滁州”云平臺,人才“一碼在手”即可全方位享受“亭滿意”營商敬才環境……通過各地積極探索,安徽省在打通人才服務“最后一公里”上不斷取得新成效,人才服務從“面對面”遞交申請,變為“鍵對鍵”私人定制。
環境優,則人才聚、事業興。為了最大限度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安身安業,安徽省通過加大政府購買人才服務力度,不斷優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起覆蓋 戶籍簽證、住房就醫、配偶就業、子女教育、項目申報、創業輔導等覆蓋人才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完整鏈條,服務內容更加精準、服務過程更加高效、服務質量更加貼心。2020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安徽省創新推出“皖江英才抗疫貸”專屬融資服務,先后向140余家高層次人才企業發放超過8.6億元低息貸款,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困難,幫助企業走出“寒冬”。
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到任伊始,就多次深入中國科大、“科學島”等調研人才工作,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與人才面對面交流、聽取意見。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升格升級,編辦、公安、外事、金融等7個職能部門新增入列,省委組織部牽頭制定成員單位職責和工作規則,共同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真正做到“管行業也要管人才,抓項目更要抓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11項成果入選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居全國第三。 “九章”原型機、量子顯微鏡、“質子刀”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在江淮大地橫空出世。動態存儲芯片、陶鋁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關鍵領域創新實現并跑領跑。2021年上半年,安徽經濟總量入榜全國前十,合肥新晉GDP“萬億俱樂部”城市。
上海:打造人才“特區”,全周期培育創新資源
被譽為“魔都”的上海,一直都擁有著吸引人才的“魔力”。根據《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在畢業生首選城市中,上海居于首位,呈現畢業生凈流入的狀態。有數據顯示,上海人才資源總量達到675萬人。這股“魔力”源自于上海作為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經濟產業實力和城市綜合實力最強的龍頭城市之一,其所具有雄厚的人才資源基礎和人才資源競爭優勢,人才往往能在此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合適的就業崗位、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可以在相互支撐中發現新的機遇、新的方向、新的思路。
因此,上海的引才聚才并不依靠一味加碼人才政策或者提供豐厚的人才資金補助,而是軟硬兼施地構筑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引才聚才“強磁場”,形成人才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上海擁有一批世界級和國家級科研平臺、重量級實驗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技領軍企業,這些高能級平臺載體成為了上海面向全球引才的抓手;同時隨著上海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分工,上海通過國際科學項目、大科學研究計劃、全球化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發揮世界級人才極化和輻射效應,奮力打造全球高水平人才向往的事業之地。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上海2020年躋身全球創新城市第9名。連續19年,上海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項在全國占比保持10%以上,2019年、2020年的一等獎占全國20%以上。近年來,上?茖W家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占全國總數的比例超過25%。正是這樣的創新優勢,使得科學新知、前沿信息不斷在這里萌發、涌動、碰撞。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上海率先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部署,推動由領軍企業等牽頭制定人才評價標準;持續“授權松綁”,破解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為人才和用人主體“增動力、添活力”,釋放創新源頭活水。
受益于2016年提出的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機制,上海理工大學太赫茲團隊成為第一批提升“紙變錢”能力的科研團隊。這所高校還對領軍人才淡化個人考核,不以論文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并將學科、團隊建設與青年教師培養納入重點考核內容。同時,該校探索“團隊整體考核”,使青年教師不受論文“捆綁”。
就在2021年11月底,上海市再次放松人才落戶政策。2021年應屆研究生畢業生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和南匯“五大新城”和自貿區新片區就業,符合基本條件后便可直接落戶上海!拔宕笮鲁恰苯档吐鋺糸T檻的舉措,有利于讓優秀的年輕人轉變為上海市的優質資源,進一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與此同時,上海在浦東新區、臨港、張江等重點區域積極推進移民政策實踐基地建設,通過引入海外優秀人才、優化涉外營商環境、推動移民融入服務等政策,為來自全球的各類人才構筑宜居樂業的生態環境。
上海“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全面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擴大“海聚英才”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進政策,大規模集聚海內外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成為天下英才向往的機遇之城、逐夢之都。
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推進,長三角地區各城市之間也在加速人才、資源、技術之間的流動,從而進一步帶動長三角地區乃至整個東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
【往期回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