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藝兩新如何有新作為?杭州灣會客廳作出精彩解讀
進入新時代,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迅速崛起并發展壯大,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今年上半年,杭州市首家“文藝兩新”黨建聯盟暨發展聯盟在杭州蕭山區成立,對于推動蕭山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文化強區意義深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蕭山的文化事業如何繼續蓬勃發展,文藝人才又該發揮怎樣的文化價值?
2021年11月30日下午,杭州灣會客廳第33季《蕭山文藝兩新:新時代新作為》,在位于杭州市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的杭商傳媒演播廳舉辦。
節目錄制現場
節目中,澎湃新聞副總編輯胡宏偉與浙江省文藝兩新發展促進會會長、杭州新青年歌舞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釬,中國數字音樂基地運營單位、華音悅聽CEO馬智勇,杭州大地智聯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振華共同展開討論。
中共杭州市蕭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勝華,杭州市蕭山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社科聯主席尹哲軍,杭州市蕭山區文聯黨組書記夏關奎,杭州市文聯副主席、杭州市蕭山區文聯主席黃勇芳,中國企業家日報社副社長、杭商傳媒社長兼總編輯馬曉才,杭州市蕭山區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袁琴芳,杭州市蕭山區文聯副主席鐘麗佳等領導和嘉賓蒞臨活動現場。
潮:蕭山文化的本底
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符號,而蕭山的文化符號正是“潮”。“奔競不息,勇立潮頭”是蕭山精神的生動詮釋。蕭山坐落于錢塘江南岸,壯麗的錢江潮水帶給蕭山人磨難,也激起了他們敢搶“潮頭魚”的大無畏精神。
說起對蕭山文化的印象,四位嘉賓不約而同地提起了蕭山的“潮文化”。張釬認為,“潮文化”是蕭山的一個標識。首先,蕭山因水而立,因水而富,成就了“錢塘自古繁華”的盛世景象;其次,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這樣的英雄氣概與蕭山文化、蕭山人的品質高度吻合。
馬智勇同樣對蕭山“潮文化”印象深刻。他提起中國數字音樂基地的主題曲《心潮》的含義,“當時定義這個‘潮’字,一個是錢塘江的潮,一個是時尚的潮,一個是世紀的潮。”“來吧世紀的潮,帶領我們奔跑,未來沒有終點,讓我做你的驕傲……”100余字的歌詞里,寫滿了馬智勇對“潮”的感悟。
姚振華則認為在蕭山發展“潮文化”的過程中,文化人有很多機遇。他提到在今年上半年召開的蕭山區全區文化工作會議上,把“潮文化”作為蕭山文化的核心來推廣與宣傳。“接下來,‘潮文化’可能要與蕭山眾多的文化資源深度地融合共進,同時融入城市規劃發展的方方面面。”
胡宏偉直言在整個杭州市的區縣格局中,蕭山人是特別桀驁不馴的,這種特質來源于它的地理位置。“蕭山處于大江大潮喇叭口的兩端,正所謂天地造人,如果要追尋蕭山精神文化的源頭,一定是大潮。杭州市委市政府曾經概括過杭州城市精神,精致、和諧、大氣、開放,我認為毫無疑問,蕭山就是杭州大氣開放城市精神最好的一個載體和領跑者。”
“潮”,孕育了蕭山人民,書寫了蕭山歷史,打磨了蕭山文化。在新時代的蕭山文藝發展過程中,“潮文化”這張極具特色的金名片正熠熠生輝。
“兩新”助推蕭山文藝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蕭山緊跟時代步伐,緊扣社會脈搏,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廣為流傳的文藝精品。也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文藝工作者們來到這片土地,為蕭山文化發展添上生動的注腳。
提起為何選擇在蕭山發展自己的文藝事業,張釬把它概括為政策扶持與人民需求。“第一,2010年我來到蕭山區聞堰鎮,時任鎮長十分敬重文化的力量,此后聞堰領導換了一任又一任,但是對于文化工作的重視沒有改變;第二,人民對于文化的需求越強烈的地方,我們越要在。人民群眾的需求是我們文化企業落地的保障,所以我選擇在蕭山發展,事實也證明我選對了。”
作為音樂人,馬智勇來到蕭山則是更多是因為“使命感”。位于蕭山區的中國數字音樂基地是我國五個國家級音樂產業基地之一,而且是最后一個確立、業績最好的一個基地。“能夠運營這個平臺,我覺得是無上光榮的一件事。”馬智勇表示。
姚振華則是地地道道的蕭山人,和文化產業打交道二十余年,他不僅是一位“老傳媒人”,還是蕭山區政協委員,每年的提案都離不開文化建設。“2017年,我寫的是關于怎樣完善文化創意產業機制方面的建議;2018年,我提出全面提升蕭山地域文化品牌的建議;2019年,我遞交了關于打造蕭山會展業發展新格局的提案。”在姚振華的積極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文化建設項目開始落地。
作為蕭山區文藝兩新力量的一份子,三位嘉賓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去謀求文藝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那么在助推蕭山文化繁榮發展方面,蕭山的文藝兩新應該如何真正、徹底地“新”起來呢?
胡宏偉認為首先要有財富基礎。如果把文藝理解成一棵大樹的話,它最好生長在社會財富增長的土壤之上,這是蕭山文藝兩新組織發展極其重要的一個先決條件;其次是要找準方向,在選擇正確方向的前提下,要有慢慢呵護培育的耐心;第三,文藝兩新的發展與技術有關,與傳播的方式、平臺有關;第四,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夠追隨時代的價值觀,這也是蕭山的文藝兩新組織在未來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胡宏偉相信,在蕭山“潮文化”的引領下,在社會財富的土壤上,蕭山的兩新組織一定會成為文藝領域優秀的踐行者與領跑者。
文化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文化產業、文藝事業的發展,對于蕭山經濟建設又有哪些促進作用呢?
張釬認為文化的發展提升了產業的內涵。在蕭山這片沃土上,資源非常豐富,不僅有政策優勢和需求優勢,區位、空間、人文、交通等方面的優勢也深深吸引和促進了蕭山文創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張釬也對蕭山文化發展提出了建議,“我們要搭好臺,借好力,挖好潛能。”
馬智勇從中國數字音樂基地的實例出發,講述了音樂產業發展中的經濟價值。在中國數字音樂基地的科技展廳,匯聚了一批全國領先的音樂科技展品,比如說國風機器人樂隊,它可以實現集群形態的真實演奏;而在多功能廳,中國數字音樂基地經常會舉辦文藝類的演出,節目傳到諸如抖音這樣的平臺,收獲了極高的播放量。這些都是音樂產生經濟價值的生動寫照。馬智勇也表示,希望蕭山能夠多舉辦一些音樂類的活動,打造好音樂品牌。
節目錄制現場
說起數字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姚振華認為隨著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創作已經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文化產業、數字產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文藝兩新中相當一部分從業人員本身就是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成長,在數字化的網絡空間中,他們可以展現更好的優勢,呈現更好的未來。”
在蕭山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文藝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蕭山致力于打造文化強區,在這個過程中,這片土地有怎樣的優勢與潛力?兩新群體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胡宏偉認為蕭山具備了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優勢。首先,在“潮文化”的引領下,蕭山人的身上有大無畏的改革、創新與引領精神。此外,蕭山人的創新創業使這片土地擁有深厚的經濟基礎,當文化競爭力與創新創業精神發生化學反應的時候,就一定會創造奇跡。
胡宏偉用“領跑者”來形容蕭山文藝兩新組織在建設文化強區中扮演的角色。“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追隨這個時代,有新的發展和新的作為,這種期待我相信是寄托在蕭山文藝兩新組織的身上。”
杭州市蕭山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社科聯主席尹哲軍表示,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在文化建設上,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尹哲軍強調,蕭山承續千載文脈,名人佳作輩出,新時代文化事業更是磅礴發展,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成果斐然。作為高歌猛進的文藝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蕭山區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在黨的引領下,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秉持“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憑借與“潮”共生的獨特氣質,蕭山走在了時代前列,當下正為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打造文化強區全力以赴。他認為,這期會客廳節目,是蕭山文藝界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全新載體和抓手,很有意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