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監理”上崗督陣
杭州市桐廬縣老舊小區改造做到住戶“心坎上”
接連幾日的綿綿秋雨,倒讓杭州市桐廬縣桐君街道洋塘新村小區的20幢住戶包淳森很是心安。
“以前逢雨就漏,補了這頭漏那頭,如今通過改造可徹底解決了我的麻煩事。”包淳森喜不自禁地說。
洋塘新村建于1988年,有房屋37幢,居民924戶,是桐廬最“年長”的商品房之一,也呈現著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
作為老住戶,包淳森夫妻倆住得很習慣,但偶爾也有想搬走的沖動。“時間一長,各種問題就出來了,小區路面坑坑洼洼,停車位實在難找,屋頂漏水嚴重,電線跟蜘蛛網似的。”
讓他們安下心來的,還是桐君街道全面啟動實施16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民生項目工作。
如今,經過半年多的改造提升,這個三十余年的老小區正漸次改頭換面,煥發“青春”,已完成所有的雨污管網鋪設,道路拓寬,新增94個機動車停車位,平屋面的修繕及強弱電等管線的下地……“目前該小區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9%,預計9月底全部完工。”桐君街道村建辦主任盛晨說道。
本月初,在秋老虎的高溫下,21幢住戶余百文一口氣切開了好幾個大西瓜,分享給小區里三十多位施工工人以示感謝。“還是這里的人最懂我們。”盡管小區目前還在進行建筑外立面和立管的改造,但同包淳森一樣,余百文覺得,這次改造提升工作是真正“俯下身子”,摸著他們的需求來的。
群眾缺什么補什么,盼什么謀什么,是要求也是承諾。舊改項目有專業監理,但桐君街道卻“自尋麻煩”,創新組建了一支由十余人組成的“業余監理”——由街道相關黨支部、社區黨委、普通黨員組成的“舊改項目臨時黨支部”,一方面該支部代表居民做好項目的過程監管,同時也為項目推進做好相關協調溝通解釋工作。
“@老徐,擋雨棚被砸壞了。”“@老徐,此處裝修凳未撤。”……洋塘新村舊改項目負責人徐金明甫一坐下,“洋塘新村舊改項目臨時黨支部”微信群里便熱鬧得不行。老徐一聽到動靜便條件反射似的立馬拿起手機,瞇眼認真回復著。仔細翻看群聊天記錄,諸多反映的問題,老徐都盡量在短時間內解決掉。當然,即使半夜的“緊急呼叫”,老徐也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我們希望舊改項目能真正讓住戶們更有獲得感。”盛晨說,接下來,除了完成小區節點外,小區還將統籌推進電梯加裝、無障礙環境建設等工作。比如增設人臉識別預警系統,若發現獨居老人一周未出門,系統可自動報警,提醒社區工作者上門安全巡防。“目前,今年一期的6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完工在即,二期的11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也蓄勢待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