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山村學校的一絲微光
這個只有14名學生的學校,又要送走4名畢業生
畢業季來臨,學生們或完成“人生大考”,或踏入社會,但最讓記者牽掛的,是浙江龍泉山區的一所鄉村小學。在那所只有14名學生的學校,今年又有4名學生畢業升入初中,學校還能辦下去嗎?楊樹長老師還好嗎?帶著這些疑問,趕在學校期末考試前夕,記者從浙江杭州前往龍泉市道太鄉供村小學,進行了一番探訪。
供村小學地處浙西南山區,距離龍泉市區東北方向約60公里。去年,山區通了火車,龍泉人告別了“出行無火車”的歷史。記者乘坐“綠巨人”,經4小時8分鐘到達火車站,后又搭乘汽車約2個小時抵達學校。
14人的學校
其實,去學校的路不太好,大部分都是盤山公路,加之年久失修,一些路段坑坑洼洼。坐在車上,著實需要一些“定力”。
此次開車載記者去學校的是道太鄉鄉政府工作人員李安。途中,路邊會看見一些零散的民居,但多看兩眼會發現,房子似乎沒有生活的痕跡。“李大哥,這些房子是都沒人住了嗎?”李大哥告訴記者,山區離城市遠,年輕人都外出奮斗了,居住在山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會舉家搬遷,所以房子就空了下來。”
浙江龍泉道太鄉供村小學教學樓。人民網 金忠耀攝
這不由得讓記者聯想到供村小學人數少的原因。抵達學校時,第一眼就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學生們正在上課,除了夏日的蟬鳴和耳旁略過的微風,基本聽不見什么聲音。
供村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教學樓有四層,相對著的是宿舍樓,學生和老師們吃住都在一起。
遠遠的,看到楊樹長老師在揮手致意。楊老師是一名“獨臂教師”,扎根山區從事教育工作已有40年。再過一年,他就要告別自己心愛的崗位,光榮退休。
“獨臂教師”的青春
抵達學校的時候,楊老師正上著課。為了不讓學生們的正常上課時間被打擾,記者趕忙和老師一起來到班級,在教室后方坐下,旁聽起來。這間教室和其他學校的教室沒什么不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很齊全。黑板報、學生和老師們一起設計的文化墻,也都十分精致。不同的是,這個班級只有3名學生。
楊樹長老師在給二年級學生上課。人民網 金忠耀攝
這3名學生就讀二年級,楊老師是他們的語文老師。臨近期末,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復習。由于父母親外出務工,他們都是留守在山里的。“楊老師對我們很好,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上。”一個孩子靦腆地跟記者交流起來。
課堂上,楊老師用僅有的右手可以完成書寫、翻書、操作電腦、推眼鏡等動作,看起來十分嫻熟。在他的白襯衫下,左側空空的衣袖會隨著身體微微擺動。
“我是生下來就沒有左臂,所以沒體會過健全人兩只手是什么感覺。”下課后,記者和楊老師在他的辦公室聊了起來。
楊老師是地地道道的山里孩子,生與斯,長于斯。1981年高中畢業后,他回到家鄉道圣寺小學做代課教師,如今已在三尺講臺度過四十載春秋。
四十年間,憑借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驚人的毅力,這位獨臂教師靠著一只右手,撐起了山村學校的“半邊天”,托起了留守兒童的未來。在他的努力下,下乾村等幾個山村學校的面貌和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隨著人口的遷移減少,道太鄉的學校也銳減至2所。2006年,楊樹長來到了供村小學。“我來的時候還有200多個孩子,以后每一年都在減少。”楊老師微笑著說,山里孩子的減少,從另一方面印證了當今社會在不斷城鎮化。
雖然人數少了,但楊樹長對待教育仍抱有一顆初心。每天學生們就寢后,他總是一間間教室、一條條走廊檢查。早上起床,他一只手拎著掃帚把操場掃得干干凈凈。“教書育人就跟種田一樣,看到莊稼長得好,我心里就特別高興。”楊樹長說,這是當老師最大的快樂。
7人的堅守
在與楊老師的交談間,他總是說,在鄉村小學每個老師都是一樣,都在本本分分干著自己的工作。
那么,14名學生,該配有多少老師呢?
答案是7名。
在供村小學,7位“大家長”全天候照應著孩子們,守護著山區的一絲微光。
因為學生的特殊性,學校老師們不僅要充當“老師”的角色,更多時候,他們還扮演了“父母”和“朋友”。學生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需要老師操心。學生洗澡洗頭,要老師幫助;學生尿床了,老師要幫忙洗曬被子。一些低年級的住校生常常因為想念父母或其他原因晚上哭鬧,老師們耐心地哄他們入睡……
為了讓每個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適應寄宿生活,學校還根據實際情況專門為留守兒童建立了結對檔案,每個老師都有結對學生。結對老師除了在學習、生活上對留守兒童進行幫助外,還常常與孩子們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同時,結對老師還會不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
“我很喜歡這所學校,畢業后我會想念這里的老師和同學們的。”馬上就要離開這所學校了,六年級學生張紅悄悄地告訴記者。說完,她的眼里泛起了淚光。
每一位山區孩子都渴望走出大山。人民網 金忠耀攝
今年,六年級的4名孩子將升入初中。楊老師說,下學期開學后,還有2名一年級新生加入,到時學校就只有12名學生了。
“放心吧,我們學校肯定會一直在,直到這里的最后一名學生畢業為止。”臨走時,楊老師用他的右手拍了拍記者的肩膀,說道:“孩子在,老師就在,學校就在,未來就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