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冬奧之約·2022向我們走來②
核心閱讀
籌辦冬奧會之路,也是自主創新、加快建設體育強國之路。自主創新成果體現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和備戰的方方面面,我國冰雪相關產業和技術研發駛上“快車道”。體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備,也為人民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創造更多條件,構筑起更加廣闊的體育市場。
籌辦冬奧會之路,也是自主創新、加快建設體育強國之路。
1月18日—19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北京、河北兩地三賽區,考察調研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總書記深有感觸地對大家說,同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一樣,中國冰雪運動也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一方面要堅持自主創新,一方面要積極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和訓練方法,盡快提高我國冰雪運動訓練和比賽水平,為推動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為中國冰雪運動實現跨越式發展吹來強勁“東風”,也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推動新時代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注入了深層次動力。
縱觀籌辦備戰
創新無處不在
隨著教練一聲令下,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隊員猶如雄鷹,從“雪如意”頂端騰空而起,在藍天白雪間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后平穩落地。
備戰冬奧,少不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氣力,也離不開自主創新的技力。借助最先進的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系統,實時采集運動員起跳、飛行、落地等數據,之前只能憑經驗做出的技術動作,如今“看得見、摸得著”。憑借先進的風洞實驗室,運動員能精準、高效地打磨細節,進而在比賽中“飛更高、落更穩”。
除了訓練方法的創新,科技手段的應用也推動著訓練理念更新升級。數據采集、分析成為“必修課”,教練團隊制定訓練計劃也更加有的放矢。國家單板滑雪障礙追逐集訓隊教練高文博說:“我們利用科技手段分析世界冠軍的各項數據形成模型,通過對標世界冠軍,隊員們不斷尋找差距、彌補差距。”
如今,從運動員參賽服裝、器材到環境監測、醫療康復,自主創新成果已經體現在冬奧籌辦、備戰的方方面面。
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是籌辦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設者以創新精神攻克諸多技術關卡,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在延慶賽區,建設者從零起步,形成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和施工標準,建成全球第一條360度回旋的雪車雪橇賽道。在北京賽區,首都體育館在改造中注入諸多高科技元素,先進制冰系統搭配聲光電全新投影技術,呈現出“最美的冰”。
作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重要配套工程,京張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百年前,京張鐵路實現了中國人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百年后,京張高鐵成為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風沙高鐵,也是首條采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列車呼嘯而過,人們震撼于中國“當驚世界殊”的飛躍,對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冬殘奧會也多了一份期待。
公眾關注提升
產業做大做強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就像是一個彈射器,可以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飛躍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冰雪產業是一個大產業,也是一個朝陽產業,這里面不光是體育運動問題,也包括體育器械的研發和制造問題,是我國制造業的一個組成部分。要加強自主創新,推動我國體育器械制造業加快發展。
冬奧會籌辦推動著我國相關產業和技術研發駛上“快車道”。僅用一年時間,國內第一臺壓雪機成功問世,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自主生產壓雪機的國家;2020年11月,北京冬奧會第一塊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冰面在首都體育館誕生,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環保的制冰技術,碳排放趨近于零;近年來,泰山集團設計研發了全球領先的大數據滑雪模擬機、具有自潤滑功能高分子仿真冰板、可移動式滑雪跳臺設施,同時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冰雪運動防撞墊系列產品、碳纖維雪地自行車及碳纖維滑板、滑桿等冰雪裝備配套產品。
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借上冬奧籌辦的“東風”。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主席李樺認為,眾多中國企業“根據市場新需求轉型發展,加大冰雪裝備器材研制開發力度”,一些新產品已逐步上市,對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產生推動作用。此外,冰雪裝備器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體系也在搭建推進中。
河北張家口崇禮,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申奧前,崇禮只有4家滑雪場,而今已擁有7家大型滑雪場、169條雪道。2018—2019雪季,崇禮實現旅游收入20.5億元,“雪飯碗”讓當地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中國冰雪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將成為公眾關注高、增長潛力大、產業帶動強的戰略性產業。在冬奧籌辦的各項工作中,做大做強冰雪產業的全新發展坐標已經搭建起來。
助推運動普及
吸引群眾參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體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體育強國的基礎在于群眾體育。要通過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推動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補缺項、強弱項,逐步解決競技體育強、群眾體育弱和‘夏強冬弱’、‘冰強雪弱’的問題,推動新時代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深入實施,更多群眾走向冰場、走進雪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2019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滑雪場的滑雪人次達2090萬,相較2018年的1970萬增長6.09%。
“滑起來感覺像飛一樣,很痛快。”經過半年多模擬滑雪器的練習,家住北京立水橋附近的三年級學生魏詩瀚終于能在雪場上一試身手了。祝女士為孩子選擇了裝配模擬滑雪機、旱雪、仿真冰等設備的室內滑雪場,“濕度、速度、摩擦等方面與真實雪場很接近,離家近方便不間斷學習,安全也有保障。”
作為體育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冰雪器械制造業加強自主創新,為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增添“綠色引擎”。北京市滑雪協會副主席伍斌說:“2019年全國新增88臺壓雪車,其中國產為27臺;新增造雪機1149臺,其中國產為467臺。相較于2015年之前,國產雪場器械裝備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泰山體育集團副董事長卞青峰看來,國產體育裝備越來越接近國際領先水平,體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備,為人民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創造更多條件,構筑起更加廣闊的體育市場。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2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