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懷遠:小糯米“種”出百億大產業
了解安徽懷遠,最初是從石榴開始的。每年十月,茨淮新河百里石榴長廊的石榴著色后,一片“豐景”喜迎八方來客。
再走近一步,位于淮河、渦河、芡河等灌溉體系的懷遠縣,靠水吃水,是不少農特產品的一方天然寶地。除了石榴,還會發現這里的糯稻同樣“閃閃發光”。
日前,在第二屆沿淮糯稻產業集群建設大會上,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為懷遠糯米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揭牌。在懷遠,一粒糯稻串聯一個產業,從糯稻育種到規模種植、從深加工到食品產業,沿淮糯稻闖出一條百億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安徽農墾龍亢農場正在進行水稻收割。受訪者供圖
規模種植 生產加工集群化
立冬剛過,走進安徽懷遠龍亢農場,這里數十萬畝糯稻迎來盛大的收割儀式,稻浪滾滾,糧香彌漫。
據介紹,懷遠農墾集團龍亢農場作為全國聞名的糯稻生產基地,也是以糯稻產品成為農業農村部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安徽古井貢酒的優質糯稻種植基地也設在此地,企業和農場簽訂原糧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該農場生產出的糯稻不僅有品質高、純度高、產量大且穩定的加持,更有科技賦能數據支持。這背后,離不開一臺物聯網AR平臺及物聯網傳感設備的“運籌帷幄”。
該平臺基于糯稻產業特色,安裝AR鷹眼球機、土壤PH、氮磷鉀三合一等傳感器及農業氣象站等設備,平臺將收集的農事墑情數據在AR數字一張圖進行展示,為糯稻種植產業提供了數據加持和增值賦能,使其全生命周期信息“一目了然”。
安徽農墾龍亢農場正在進行水稻收割。受訪者供圖
“現在到了收割季,3萬畝土地20多個人3到5天就收完了,以前1000多人需要20多天。”龍亢農場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機械化、智慧化給種地帶來了大變化,農場規模種植的效益也得以不斷增長。
效益越來越好,懷遠縣糯稻產業越做越大。現如今,懷遠縣糯稻種植面積約90萬畝,產量50萬噸,幾乎所有鄉鎮均參與糯稻種植。全縣培育糯稻生產經營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1900余家,成立植保、農機服務隊100余個,糯稻耕種收主要環節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1.6%以上。
正因如此,以懷遠為代表的沿淮糯米行情,已成為全國糯稻行情變化的“晴雨表”,并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產業優勢。
創新賦能 產業振興品牌化
百億產業的背后,不能只滿足于種植規模的擴大,更離不開糯稻加工企業的集聚。
懷遠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如今,懷遠縣糯米加工企業發展到100多家,年加工能力400萬噸以上,包括湯圓、粽子、糍粑、麻團、米餅、玉蘭酥、糯米醋、專用糯米粉等產品在內,集聚了一批國家和省市級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糯米加工產業集群。
該公司糯稻加工車間。受訪者供圖
走進蚌埠市兄弟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糯稻碾磨機高速運轉,糯米粉打包成袋,前來進貨的卡車絡繹不絕,呈現一片忙碌的生產場景。
“通過與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成立糯稻技術產業聯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現在擁有安徽省科技廳認定的全省唯一一家‘糯米工程研發中心’,每隔2年就有高端糯米新產品研發并上市,比普通產品附加值提升數倍,去年實現銷售額3.2億元。”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介紹。
在其看來,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離不開當地科技部門的大力扶持。
作為懷遠縣科技局重點跟蹤服務的科技型企業,每月科技特派員都要針對性地走訪,了解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情況,并對研發項目管理和研發費用歸集工作進行指導,為企業創新發展解憂紓困,助力企業“換道超車”。
懷遠縣糯稻相關產品。人民網 呂歡歡攝
事實上,作為首批安徽有影響力的綠色食品區域公用品牌之一,懷遠糯米產業發展一直注重產學研結合,與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品種選育、品質分析、產業規劃、新產品研發等領域深度合作,先后建立良種選育繁育實驗基地12個,研發新產品6個,擁有發明專利6項,科技進步獎5項。
除了創新賦能,金融賦能同樣使懷遠糯稻產業規模化、鏈條化、品牌化發展更加穩健。
據了解,懷遠縣已出臺《關于振興懷遠糯稻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每年安排3000萬元糯稻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同時與安徽省農擔公司合作,對糯稻生產經營主體予以1000萬元以內的授信額度,以信貸擔保支持糯稻全產業鏈經營主體發展。
下一步,懷遠縣將進一步延強鏈、鏈補鏈,并輻射帶動周邊縣區,形成特色鮮明、豐富多樣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糯稻全產業鏈,全力打造“中國糯米第一縣”稱號,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