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應用型人才校企兩棲
金華探索教科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10月18日,在金華職業技術大學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園內,金華職業技術大學航空工程學院教師鄭躍剛在園內企業忙著鉆研微型液壓動力單元的制造。
“一年前,我在園內的浙江某航空制造有限公司任職。去年該公司年產值已破億元,還孵化出年產50萬件航空部件企業。現在我到這里任職,主要任務就是配合產品研發設計的博士團隊,早日把微型液壓動力單元制造出來,打破國外壟斷。”鄭躍剛說。
這位原先只專注于產品設計與制造教學的高校老師能在企業大展身手,就是源于這個由地方、高校、企業三方共建的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園。
該產教園是2019年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現金華職業技術大學,下同)建立的。園內現有5家企業,也是引入社會資本、人才團隊,與學校資產公司共建而成,各占一定的股份。
“如何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我們認為,除了要給人才做好保障、進行松綁外,還要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金華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探索一起建園區、一起建企業的機制,能夠把高校與企業、人才更緊密地連在一起。
為此,金華市與浙江師范大學等省內高校合作,探索高層次人才“雙聘制”。如2021年,該市已在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專門設立了人才驛站“編制池”,拿出100個事業編制,打通企業、事業間的流動壁壘,讓應用型人才可以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間“兩棲”,現已有24名高層次人才落戶“編制池”。
2023年入編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黃博士是一名海歸。平常他在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做研究,并與當地一些企業開展項目合作。目前,由他搭建的氫氘交換質譜技術平臺,已經為5家本地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同樣2023年被引進回國的池博士,也“兩棲”在浙江師范大學和金華一家光電材料企業間。他既是浙師大的“杰出教授”、博士后導師,領銜培養5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又是企業的首席科學家,負責開發可控高品質高雙折射率液晶涂料和研發可一次涂布成型的卷對卷直接涂布工藝,現在已經實現產品制造。“在高校與企業間‘兩棲’,既可以讓我不離開學術殿堂,同時又能夠學以致用。”池博士說。
對于池博士的到來,浙江師范大學也很歡迎。學校相關負責人說,池博士對學校來說是一個“寶”,他和另外一位教授一起帶領團隊獲批了1項省科技廳“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項目,還負責推動自旋電子學、光電子學、等離子體學、納米微機電系統、納米材料與可持續能源等涉及工程、基礎科學、醫學和人工智能的跨學科研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