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懂老外 老外不見外
浙江義烏不斷推進涉外服務改革方便外國人經商、生活
約旦外商安然至今仍有些難以置信,原本他認為手續繁瑣、要跑好多趟才能辦好的申請工作居留延期,點點手機提交資料,9月14日去線下窗口“跑了一次”面詢,居然就辦成了。“效率太高了。”安然在微信朋友圈發文。
這背后,是浙江義烏涉外服務事項從線下辦向“指尖辦”的迭代。2024年5月,義烏上線全省首個外商移民事務線上服務平臺“義境”App,它不僅可為外商提供“衣、食、住、行、商”等全方位集成服務,在政務辦事上,還可實現住宿登記、簽證、工作許可等涉及10余個部門120多個事項的在線咨詢,17個事項的預約和在線辦理。
牽頭開發“義境”App的人叫王嬌燕,是義烏“外國人一件事”改革專班主要成員、義烏市出入境管理局中隊長。她辦事干練,英語流利,從2007年以來,參與涉外服務改革已有17年。最忙的時候,作為義烏移民事務服務中心窗口辦事員,她一年要辦理超1.3萬人次的外國人服務事項。從那時起,她練就了一項特殊本領,能從和老外“只言片語”的溝通中,快速勾勒出對方在義烏工作、生活的大致情況,并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盡量給予信用良好的老外在簽證辦理方面的便利。
10年前,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涌入義烏,當地基層民警發現,各國護照五花八門、語言文字多種多樣,他們在現場執法時很難快速辨別外商的身份信息,互相溝通也不順暢。
怎么辦?2016年,義烏創新為外國人發放了首批外籍“商友卡”,在一個外國人專屬卡片上載明其姓名、護照號、出生日期、照片等信息,大大方便了外商在義烏經商、辦事。
“這相當于給老外發了一個臨時‘身份證’。后來,我們還在‘商友卡’中嵌入了公交乘車等十幾種市民卡功能。”王嬌燕拿出一張銀行卡大小的綠色卡片介紹,為了在“商友卡”中疊加“衣食住行”等服務功能,她曾跑遍義烏21個部門。“我印象很深,當時外國人對到醫院看病掛號需求強烈,我們就專門跑到金華衛健等部門對接,千方百計讓‘商友卡’接入了各大醫院的門診掛號系統。”她說,這些工作都是自我加壓,做與不做,全憑自己的心。
“這些服務大大提升了外國人對義烏的認同感。”義烏市出入境管理局局長樓文榮說,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對外發放31萬余張“商友卡”。
來自也門的羅安在義烏經商多年。有一次,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拿“商友卡”刷了一下義烏商苑社區圖書室的門禁。沒想到,“嘀”的一聲,門開了。那一刻,他的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謝謝你,讓我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分子。”羅安當面向王嬌燕表示感謝。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從外籍“商友卡”到后來的“外國人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從“義境”App開發到社區移民事務服務站下沉,“王嬌燕”們一次次投入改革,也收獲了沉甸甸的成果。
2023年,省里提出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后,王嬌燕又把目光聚焦在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改革上。“目前,依托‘義境’App,通過‘數字政務+服務升級’,我們已推出了創業無憂、個人外匯結算賬戶辦理等多個‘外國人一件事’線上應用場景,通過部門聯審聯辦、數據跑腿,讓外國人的辦事效率提升80%以上。”王嬌燕說,依托新建的義烏市移民服務事務中心,他們還將推動涉外服務解決“一件事”向辦理“一類事”轉變。
每一次的變革,都是一次自我突破。義烏市委改革辦室務會議成員、義烏國貿改革試驗區管委會政策法規局局長朱毅說,義烏現有外商2.1萬人,隨著對外開放水平提升,以后只會更多。“如果我們的服務水平不提升,辦事效率不提高,以后各部門就算是辦事人員增加一倍,可能還是不夠。”他說,這也是不斷改革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改革好了,服務優了,更多的老外來了,留下來了。數據顯示,2024年前7個月,義烏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791.0億元,同比增長18.1%。同期,義烏完成外國人居留許可9000余人次,達2023年全年近七成。
“老外不見外,因為義烏越來越懂我們。”來自烏干達的義烏金城社區“洋娘舅”巴斯蒂安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