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av,久久久这里有免费精品99,欧美人禽杂交狂配小说网

人民網
人民網>>舞動長三角

深耕調研

無錫陽山:一顆水蜜桃的“破”與“立”

周夢嬌
2024年08月29日09:5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深入基層,深耕調研,把鏡頭對準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在田間車間感受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感。人民網江蘇特推出“深耕調研”專欄,本期我們走進“中國水蜜桃之鄉”無錫惠山區陽山鎮,實地探訪當地如何延展產業鏈叫響“桃經濟”,又有哪些發展的煩惱亟待破題?

時下,江蘇無錫惠山區陽山鎮建勤家庭農場,“晚湖景”桃掛在枝頭,這是當地最后一波夏日里的“甜蜜”。

“一箱陽山水蜜桃賣幾十到幾百元不等,我家今年賣了3萬箱,家里還賣桃汁、開民宿、辦農家樂。”桃農孫建勤對這個“蜜桃季”的收成甚是滿意。

陽山這座42平方公里的江南小鎮,具備種植水蜜桃的先天優勢。如今,陽山水蜜桃畝均收益位居全國水蜜桃主產區榜首,過硬的品質和品牌亦讓這里成了水蜜桃的“頂流”。惠山區更以“桃”為媒,“甜蜜經濟”的長尾效應漸盛。

近日,人民網走進陽山,探訪當地這項甜蜜產業背后的故事。

孫建勤在機械化的桃園里剪枝。人民網 周夢嬌攝

孫建勤在桃園里剪枝。人民網 周夢嬌攝

智慧桃園,擺脫“靠天吃飯”

陽山是一座古火山,火山灰巖呈酸性,含多種微量元素,加上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為水蜜桃的生長提供了“天時”。

從宋代開始種植,到民國時期品系漸成,再到改革開放后兩次農業結構調整,陽山水蜜桃終成當地農業的支柱性產業。

“陽山主栽品種都是軟桃,尤其容易遭病蟲害;過去,我們靠天吃飯,應對辦法不多,有的桃農急了只能在樹下哭。”64歲的桃農楊建正回憶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情況說。

在現代農業科技加持下,農民種桃今非昔比,智慧化桃園隨處可見。攝像頭、傳感器以及各類物聯網設備全天候監測桃園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等,桃農及農技人員據此可以精準養護每一棵桃樹。

傳統的種植方法,樹冠間隔無序,桃園間距狹窄,全靠人力作業。而今,陽山正在推廣Y型種植法,在地頭兩端預留農機掉頭的位置,寬行密植、長枝修剪、光照充足,為機械化生產提供了條件。

“Y型種植法一畝地可栽66棵桃樹,增產約20%,人工費減少兩三成。”惠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技術負責人戴慧俊說,該模式2023年入選全國第二批特色經濟作物適宜品種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與典型案例,獲農業農村部推介。

建勤家庭農場是陽山鎮Y型種植法的首家試點。80余畝桃園經過改良后,施肥、噴藥、灌排水、除草、采收都實現了機械化。“就噴藥而言,傳統辦法忙活好幾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半小時就能解決。”孫建勤笑著說。

自2017年以來,惠山區接續實施水蜜桃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五年發展規劃”,依托惠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與院所開展合作,培育國內最大的水蜜桃種質資源圃。戴慧俊介紹,為了讓種源成為陽山水蜜桃最強“芯片”,他們正在研發的陽山1號(暫定名)、陽山霞露等新品種,不僅抗病性強,還可彌補現有品種間的“空窗期”。

蔡盼紅家豐收的陽山水蜜桃。受訪者供圖

蔡建平家待發售的陽山水蜜桃。受訪者供圖

電商加持,“坐在家里就能賣桃”

一顆桃,何以成為帶富一方百姓的好產業?這得益于當地見勢早、布局早,樹牢科技興農意識,建設標準化種植和產品體系。

早在1978年,無錫成立陽山水蜜桃科研站。1984年,陽山水蜜桃種植面積增至3000多畝,成為江蘇省最大的水蜜桃生產基地。1998年3月,陽山水蜜桃桃農協會成立,開始推廣水蜜桃標準化生產,起草了《無錫水蜜桃生產技術規程》和《無錫水蜜桃》產品標準。2000年,這兩項標準通過驗收,成為江蘇省首個水蜜桃地方標準。到2006年,陽山水蜜桃成功拿下首屆“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

陽山水蜜桃今日的產業盛景,也離不開一代代桃農篳路藍縷、開拓市場的努力。63歲的蔡建平,祖輩父輩走街串巷吆喝賣桃的故事延續了數十年。上世紀90年代,陽山桃農又勇闖上海、蘇州等地市場。

“夜里起身,20多個蒸籠裝100來斤桃子,散掛在摩托車尾。”蔡建平回憶說,夜路風大,一路要晃蕩近3個小時,才能趕上蘇州早市。

時代更替,蔡建平的女兒蔡盼紅已是“桃四代”,搭上電商直播的熱潮,“坐在家里就能賣桃”。一箱6只裝的陽山水蜜桃,蔡盼紅今年賣出了1.5萬箱。

你或許不知的是,這里的桃還打上了“飛的”。在蔡建平家地頭,滿載50公斤水蜜桃的無人機騰空而起,可以直飛周邊城市分撥倉。

為讓陽山水蜜桃“走”得更遠,陽山鎮2023年開辟了6架水蜜桃專機、256條運輸干線、282個城市線路。今年,當地還與物流公司合作,在14個村和社區設立了157個便民服務點,同比新增30%以上。借助電商、物流、渠道優勢,陽山水蜜桃得以賣遍全國各地,也出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迎接挑戰,探路品牌保護

技術不斷進步,而桃農也遇到些許發展的煩惱。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桃田的活計辛苦,年輕人樂于參與賣桃,但不愿下田勞作。

據了解,陽山本地桃農的平均年齡超過六旬,點花、包桃等種植環節尚難做到機械化,解決“誰來種桃”的問題已迫在眉睫。

惠山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馬曉鋒說,為了培養“新農人”,惠山區每年舉辦種植技術培訓班,邀請大院大所專家來講授水蜜桃“省力化”栽培技術、市場營銷要點,同時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桃農姚文君今年52歲,家里打理著7畝桃林。今夏,他的兒子報名了新桃農培訓班,老姚夫婦即將迎來新幫手。

江蘇省農科院研究員李春陽建議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力度,推進科研院所接軌基層實際,實現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的場景匹配,以此帶動人才供給。

“陽山水蜜桃越有名,‘冒牌貨’就越多。”這是另一件困擾姚文君的煩惱。

“隨著線上銷售占比提高、銷售范圍擴大,售假問題的取證、監管愈發困難。我們聘請了專業律師團隊維權,監管電商平臺、實體店、桃箱生產廠家等環節,聯合多部門進行查處。”陽山鎮農業服務科科長、陽山水蜜桃桃農協會會長金唯新介紹,2023年,陽山鎮線下開展專項聯合行動4次,共查沒包裝箱8000余只、水蜜桃1000余盒。

當地還建立品牌保護協會,采取“授權制度”,為桃農統一注冊“陽山”牌地方證明商標,現已發放7000多張“桃農卡”。

郁薇返鄉創業開辦的“桃”主題咖啡店。人民網 周夢嬌攝

郁薇返鄉創業開辦的“桃”主題咖啡店。人民網 周夢嬌攝

跨界延鏈,農文商旅融合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觀察陽山實踐,當地早已跳出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由一產向二產、三產延展,形成了從蜜桃宴、蜜桃酒、桃膠,到桃雕、桃花茶、桃花面膜,再到民宿、農家樂、藝術村等在內的“桃經濟”產業鏈,推動農文商旅融合發展。

桃文化創客中心內,湯丙良正手持微雕電動牙機,打磨一朵桃木做的“桃花”。在他身后,整齊擺放著野桃核手串、桃木劍等桃工藝品。

“我左手殘疾,無法種植水蜜桃,但桃工藝品給了我實現價值的機會。”湯丙良說,桃文化創客中心的18名手工藝師傅都身有殘疾。“桃木有吉祥的寓意,深受人們喜愛。去年,桃文化創客中心銷售額達到70萬元,實現了自負盈虧。”陽山村黨總支書記姚劍說。

桃源村位于陽山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內,曾是一座“空心村”。近年來,這里打造了山南頭文化藝術村,囊括了17個“桃”主題農文旅項目,每年可增收近120萬元。

郁薇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外鄉打拼,看到桃源村喜人的變化后決定返鄉創業。“我家的‘桃’主題咖啡店,一年四季都有水蜜桃特色產品,連鎖店已經開到了浙江、湖北。”郁薇說。

針對跨界延鏈帶來的新場景,陽山鎮大力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旅行社+農戶’”等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等形式,讓村民既是農民,又是工人、農場主、民宿主,享受多元發展的紅利,陽山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6.6萬元。

不僅如此,惠山區還以“桃”為媒招商引資,蓄積發展動能。今年春夏兩季,該區以“總有一朵桃花為你盛開”“總有一顆蜜桃為你等待”為主題,召開合作懇談會現場,86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超700億元。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