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引導銀行綜合管控風險,搭建平臺做細對接服務
用好中長期貸款 賦能制造業企業(經濟聚焦)
中長期貸款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一般最長可達30年的貸款。由于融資周期長、不確定性大,對銀行的風控能力提出更大考驗,制造業企業想獲得中長期貸款并非易事。浙江杭州如何推動政、銀、企三方形成合力,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規模?本報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編者
制造業貸款具有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長、風險控制難度高等特點。制造業企業在貸款過程中,往往面臨貸款期限越長,審批越難、利率越高的問題。因此,為制造業企業持續注入金融力量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年初,浙江杭州提出持續加強制造業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杭州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達5175.98億元,較年初新增271.92億元,同比增長12.52%。近日,記者深入一線,探究杭州如何以中長期貸款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堵點在哪里?
制造業企業有資金需求,銀行對中長期貸款審批審慎
走進浙江萬鼎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廠,全自動數控機床正高速運轉。不遠處,智能工廠二期項目正在建設,更加先進的生產線即將落地。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萬鼎公司這幾年錨定智能制造持續發力,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難。
“最大的困難還是缺資金。”萬鼎公司負責人夏建祥坦言,新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僅靠自有資金很難支撐,一般的銀行流動資金貸款也無法滿足需求,急需中長期貸款支持。
然而想要獲得中長期貸款并非易事。夏建祥介紹,銀行按照常規信貸政策,會對抵押物、回款周期、還款來源等提出一定要求,“但這些往往是我們相對欠缺的。”
對此,中國農業銀行浙江蕭山鴻達路支行負責人陳紅軍解釋:“制造業企業經營實力各有差異,銀行日常發放的大多為1年左右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中長期貸款因融資周期更長、不確定性更大,審核條件確實相對嚴格,銀行在審批上一般較為審慎。”
“門檻高、貸款難、利率高”成為制造業企業融資時的普遍痛點,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數量眾多的中小微企業感受更為明顯。
浙江迪歐家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勇淼說:“像我們這種傳統制造業企業,關鍵核心技術較少,加上賬期長、應收賬款多,從財務報表上看,利潤數據一般,貸款大多不容易。”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宋華盛分析,相比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期限更長、金額更大、用途廣泛,能夠支持企業長期發展,但申請條件相對嚴格,擔保要求高。對銀行而言,這類貸款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對銀行的風控能力提出更大考驗。
怎么解難題?
綜合考量多方因素,精準管控降低風險
如何更好地滿足制造業企業的貸款需求?浙江農商聯合銀行下轄杭州聯合銀行客戶經理俞嘯介紹:“如今企業財務報表不再是貸款時唯一的考量因素,我們把對企業的綜合評估作為重要前提。”
“以迪歐家私為例,我們深入分析企業歷年交易流水及回款情況,結合對上下游產業鏈的調研,了解到該企業信譽較好,業務量穩定,經營效益有保障。經綜合研判,企業風險可控,決定提供授信3年期1000萬元。”俞嘯說,在做好風險管理的前提下,銀行通過制定差異化授信標準,在額度、期限和利率上給予政策傾斜,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針對性解決制造業企業擔保難問題。
面對萬鼎公司的資金需求,農行蕭山鴻達路支行綜合考量企業各項指標,為企業發放了2億元的固定資產貸款,期限5年,有效滿足了企業項目建設、安裝工程、采購設備等資金需求。
“針對萬鼎公司項目需要中長期貸款但缺少足額抵押物的情況,為了平衡風險,我們主要做了3件事。”陳紅軍一一列舉,“第一,貸款發放前,要求項目資本金到位,保障工程順利開工;第二,除了土地使用權及在建工程抵押外,追加了連帶責任擔保,增強抗風險能力;第三,借助行內信貸業務的自動預警系統,常態化做好貸后資金監測管理,實現精準管控。”
宋華盛介紹,“信息共享、獨立審批、自主決策、風險自擔”的銀團貸款模式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匯集多家銀行的資金共同支持,不僅能較好滿足民營制造業企業大項目長期、大額的資金需求,還具有分散風險、規模優勢等特點。
據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杭州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制造業貸款比重達51.29%,較去年同期提高1.80個百分點。
如何可持續?
政府搭建服務平臺,優化對接銀企需求
針對當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痛點難點,當單個金融機構收集企業、項目信息的能力和判斷產品市場、企業發展前景的能力有限時,又該如何幫助其改善提升?
記者采訪發現,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也是制約雙方有效合作的重要因素。對企業而言,無法動態掌握不同金融機構的信貸產品;對銀行而言,難以精準掌握企業信息,授信存在風險。
鑒于這些痛點難點,杭州搭建金融服務平臺“杭州e融”,由杭州征信有限公司對企業信用相關數據進行歸集處理,結合工商、稅務、社保、公積金、司法等30個部門數據為企業精準“畫像”;同時深入挖掘數據信用價值,為銀行的企業授信提供信用數據支持,讓信用信息真正成為企業融資資本。
杭州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運用政府公共數據,通過信用大數據賦能銀企融資對接。一方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需求快捷發布、金融產品智能撮合、惠企政策一鍵查詢等一站式服務,另一方面為金融機構配套提供企業社會信用查詢、信用評分、貸后監控等信用產品,緩解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截至目前,“杭州e融”平臺累計入駐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超26萬家,上線金融產品417款,成功實現融資對接超11萬筆,撮合融資超3200億元。
濱江區鼓勵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在企業直接融資、創投機構入駐投資、擔保公司擴大擔保、銀行信用放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上城區打造規模10億元的貸款風險池,為科創型、制造型企業提供貸款貼息,2023年為67家企業累計提供貸款2.9億元……近年來,杭州多地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制造業企業發展。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浙江,銀行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以服務項目為抓手推進中長期貸款投放,組織銀行實施“清單制”管理;針對制造業要素投入大、產業鏈條長等特點,浙江以產業鏈骨干企業為核心,沿產業鏈延伸金融服務,完善制造業全產業鏈融資支持,從而進一步把控風險。
宋華盛建議,應強化多方利益聯結機制,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政策支持機制,幫助金融機構拓展信息獲取渠道,發揮政府引導基金杠桿作用,激發銀行金融服務制造業的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