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的立秋原來這樣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會有非常有趣的習俗。記者8月6日采訪了兩位寧波民俗專家,大家一起來了解寧波有哪些有意思的民俗。
立秋并不等于入秋
“節氣中的立秋,仍在伏天,所以立秋并不意味著立即進入涼爽的秋季。”民俗學者、寧波市文旅研究院研究員周東旭說。
周東旭特別提醒大家,盡管立秋已至,但“烤”驗尚未結束。民間有“熱在三伏”和“秋后一伏”的說法,意味著立秋后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需要應對,真正涼爽的天氣往往需要等到白露節氣之后才會到來。
他還分享了立秋節氣的一些諺語和古詩,例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就形象地描述了立秋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立秋民俗多與飲食有關
“立秋時節,寧波地區的民俗多與飲食有關。”寧波民俗專家周靜書介紹,“貼秋膘”是立秋時節寧波人的一項重要習俗。民間還流行立秋稱體重的習俗,人們一般會和立夏時的體重相比,以此判斷夏季身體消耗情況。秋風起時,胃口大開,人們便通過各種方式補償夏天的身體損失,其中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貼秋膘”。
“‘貼秋膘’可以為我們的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補元氣、強體力、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雖然‘貼秋膘’首選‘以肉貼膘’,但要注意合理膳食和營養均衡,并需與適量運動相搭配。”周靜書提醒。
除了“貼秋膘”,寧波人還有“啃秋”的習俗。在立秋日里,人們會準備脆瓜、西瓜等瓜果,用以“拔秋”,即除卻暑氣、降溫防暑。
一個“啃”字,表達的是人們“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美好祈愿。周靜書說,這種“啃秋”習俗在寧波地區也頗為盛行,在全國各地,雖然具體做法略有差異,但吃瓜“啃秋”的習俗大致相同。例如,江蘇等地有吃西瓜“咬秋”的習俗,希望不生秋痱子;浙江一些地方還會將西瓜與燒酒同食,以防瘧疾;杭州一帶則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并將桃核留藏至除夕燒成灰燼,以求免除一年的瘟疫。
周靜書介紹,立秋日除了吃瓜“啃秋”,寧波有些地方會喝綠豆粥。如在寧波鎮海、奉化等地,大人會專門給孩子喝綠豆粥,意在防“滯夏”。
在寧波的一些山區,也有“曬秋”的做法。由于村莊平地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收成農作物,慢慢演變成了名為“曬秋”的傳統農俗現象。
立秋對于農事的影響相當大,在古時候,農民對立秋節氣的重視程度不亞于過節。“在寧波的一些地方,立秋日還有用瓜果祭農神和祖上,感恩夏收、祈盼秋實的習俗。”周靜書說,農業生產習俗與立秋也息息相關,特別是晚稻,必須趕在立秋前搶種,否則收成會減產。許多農作物種植也要趕立秋關,俗話也叫“關立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