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聯結跨國緣(我和中國的故事)
吉本正夫婦在日本愛媛縣宇和島市吉田町元町的自家柑橘園內。作者供圖 |
我與中國的緣分,因柑橘而起,也始終如柑橘一般甜。
那是1980年10月,我隨日本四國柑橘友好訪問團首次到訪中國。訪問期間,在浙江農業大學舉行的中國農學會柑橘專家交流會上,我建議中方向日本派遣柑橘技術研修生——這也成為愛媛縣宇和島市日中友好事業的起點。
不久后,這一想法就變成了現實。1981年4月,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派出了5名柑橘技術青年研修生,他們在我的故鄉宇和島市吉田町完成了9個月的學習。時至今日,我仍清楚地記得研修結束那天大家一起慶祝的場景,激動雀躍的心情令人難以忘懷。
雖然只是愛媛縣的普通農民,但我希望能夠用所掌握的知識為中國的柑橘產業發展及日中友好盡一份綿薄之力。從1981年開始,我每年都會接收來自中國的柑橘技術研修生。同時,為了協助改良柑橘品種、促進柑橘栽培技術的發展,我也曾30多次前往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指導柑橘種植戶。后來,象山縣獲得“全國優質柑橘生產基地”“中國柑橘之鄉”等稱號。象山柑橘的名聲越來越響亮,當地柑橘種植戶的收入顯著增加。每每看到這些,我發自內心地高興,我也被先后授予“榮譽象山人”和“寧波市榮譽市民”的稱號。
多年與中國的交往,讓我結識了不少摯友。時光荏苒,我們之間的友誼不斷加深。來自象山縣的俞明振先生是首批研修生中的一員,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多年來一直保持聯系。同時,在愛媛縣日中農林水產交流協會組織的日中友好交流活動中,我也結識了許多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中國朋友,其中不乏年齡和我相差不少的“忘年交”。每次訪問中國前,我都會準備滿滿一行李箱的禮物,盼望著早日見到老朋友們。在中國期間,他們的熱情相待也令我感動不已。我愿意用一生的時間去回報這些情誼。
我也見證了兩國民眾因為友好情誼而進行的雙向奔赴。2018年,從中國訪問回國后不久,我的家鄉吉田町遭遇暴雨災害,蒙受了難以想象的巨大損失。中國朋友們在得知災情后立刻動員起來,第一時間送來了捐款。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讓全世界都面臨醫療物資短缺。中國再次伸出了援手,象山縣人民政府和企業3次向我們贈送口罩、手套、防護服等援助物資,就像中國人常說的“雪中送炭”“患難見真情”。40多年來,風雨無阻、兄弟般的感情歷經考驗、歷久彌新。
2019年,我帶著剛大學畢業的孫子訪問中國。“為什么祖父在中國會受到這么多人的尊敬?”——在沒來過中國前,他時常有這樣的疑問。但當他踏上中國的土地,親身感受那沉淀了40多年的友誼后,他理解并強烈認同賡續這項事業的意義。訪問后,他干勁滿滿地表示,要成為日中友好事業的繼承者。我也很樂意將手中的接力棒傳給他。加油,年輕人!
我已經年邁,但對促進日中交流的熱情依舊如初。我期盼著有更多人投身于這份事業,推動兩國民間友好交往繼續向前發展。
(作者為日本愛媛縣日中農林水產交流協會會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2日 1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