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首個深遠海半潛式智能化養殖平臺交付
深海“漁倉”預計年產大黃魚90萬尾
何晴、金曉巍
2024年07月11日08:20 | 來源:中國寧波網
小字號
7月10日上午,寧波象山打造的浙江省首個深遠海半潛式智能化養殖平臺在寧波環海重工碼頭交付。
該平臺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長82米、寬32米、高22米,作業深度13米至15米,養殖有效水體3.6萬立方米,能容納6個以上標準化籃球場,總造價7300萬元,預計年產優質海產品(仿野生馴化岱衢族大黃魚等)90萬尾、產量400噸、產值4000萬元。
“平臺將被投放在象山縣東南海域,具有穩定性好、抗風浪能力強、智能化程度高的特點。”養殖平臺設計公司負責人魏順兵說。
據介紹,由于象山縣海域洋流運動強,臺風多發,該平臺采用箱體式結構,具備10米以上的升降功能,可保障平臺在拖航狀態、作業狀態的安全性,能經受住16級至17級臺風。
平臺配備智能化養殖信息系統,可實現陸基遠程管理,海上常規管理人員最多僅需4人。投產后,可通過海水大數據分析實現自動投喂飼料、水下機器人清理網具等。能源管理方面,平臺通過光伏和儲能結合實現海上清潔能源的自給自足,可保障工作人員生產生活用電。
接下來,象山縣將利用該平臺在象山外海域開展養殖試驗和生產,提升漁業新質生產力。“如此大規模的深水養殖水體,可以模擬出野生大黃魚的生長環境,使產品盡可能接近野生品質。”平臺投資主體負責人宣立新說。
發展深遠海養殖,對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意義深遠。目前,全國深遠海養殖平臺主要分布于山東、福建、廣東等地。
“下一步我們將依據象山縣海域資源豐富的特點,打造2—3個同類型平臺,堅定從內灣走向深海的步伐,打造海洋漁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管委會海洋產業促進局副局長蔡治洲說。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