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龍泉:筑牢耕地保護防線 繪就美麗鄉村畫卷
小梅鎮是浙江龍泉的“糧倉”,近年來,該鎮持續推進拋荒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共涉及9個行政村64個點位1774畝土地。
其中,小梅鎮大梅村的120多畝撂荒地通過“非糧化”整治后,全部租給村里的種糧大戶。“每畝能收獲500多公斤水稻,畝均收益有1600元左右,這筆生態經濟賬怎么算都劃算。”大梅村黨支部書記陳大飛開心地說。
美麗鄉村畫卷徐徐鋪開。龍泉市委宣傳部供圖
像小梅鎮這樣把閑置資源盤活、分散力量集中的做法,是龍泉市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喚醒“沉睡耕地”的一個縮影。龍泉市聚焦耕地保護與開發利用,圍繞耕地“數量增加、質量提升、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四個維度目標,強力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堅,全面筑牢耕地保護防線。
在這過程中,龍泉加快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并因地制宜探索出“土地整治+產業帶動”等發展模式,有效推動鄉村振興,一幅田地平整、阡陌相通、產業興旺、生態優美的美麗畫卷徐徐鋪開。
“送貨都來不及,我們的稻田小龍蝦個頭飽滿、肉質鮮嫩,很受市場歡迎。”眼下正是吃小龍蝦的最佳時節,近段時間,龍泉市錦溪鎮一間家庭農場負責人毛永飛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能找到種植條件這么好的區塊,還得益于錦溪鎮的土地整治工作。2023年,錦溪鎮對耕作條件較差、存在拋荒現象的3000多畝基本農田實施連片整治,推動“田成片、地成塊、渠相連”。
土地一平整出來,毛永飛立即在上錦村流轉了200多畝,試水“水稻+小龍蝦”輪作模式,成效喜人,不僅一畝田有兩份收益,而且養出來的小龍蝦品質好,售價高于市場上其他小龍蝦。
農戶試水“水稻+小龍蝦”輪作模式。龍泉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小龍蝦總產量大概有6萬多斤,不僅我自己收入可觀,還為村集體增收并帶動周邊農戶增收50萬元以上。”毛永飛笑著說。
為讓耕地保護措施“長牙齒”,龍泉市全面壓實各級各部門耕地保護責任,建立了“人防+技防”工作機制,一方面推廣“耕地智保”場景運用,通過數字化手段,智能識別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實時推送預警信息,全天候監測耕地動態變化。另一方面,全面推行田長制,落實村級田長、村級巡查員開展常態化土地保護宣傳和巡查,并設置巡查打卡點,做到巡查有跡可循,實現“人田對應”。
在此推動下,2023年,龍泉市耕地保有量達31.4萬畝,完成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面積1.03萬畝,實現耕地占補和進出雙平衡。(胡春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