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得春筍知春意(把自然講給你聽)
大家通常食用的筍是毛竹筍。毛竹一年四季都會出筍。春筍在立春之后采挖,立錐形狀,筍肉白潤,口感鮮脆;冬筍由冬季竹鞭側芽發育而成,個頭不大。夏秋兩季,還有鞭筍可以食用。
細雨霏霏,泥土松動,新筍萌出,拔節有聲。清新、水靈的春筍,吸足了一個冬天的養分,破土而出。
剝去筍衣,脆嫩的筍肉被烹飪成油燜筍、腌篤筍等佳肴,令人食指大動。
竹筍是竹鞭或稈基上的芽萌發分化而成的膨大的芽和幼嫩的莖,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是一種綠色天然的食物。
我國是世界竹類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之一,竹子種類、竹林面積、竹材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筍生產國和出口國。竹筍萌發需要溫暖潮濕的環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是我國的主要筍產地。
不識春筍,焉知春意?竹筍品類豐富,大家通常食用的筍是毛竹筍。毛竹一年四季都會出筍。春筍在立春之后采挖,立錐形狀,筍肉白潤,口感鮮脆;冬筍由冬季竹鞭側芽發育而成,個頭不大,因為較難尋覓,產量不高,所以價格也高于春筍。夏秋兩季,還有鞭筍可以食用。
此外,雷竹筍因“早春打雷即出筍”而得名,殼薄肉肥、甘甜香脆;麻竹筍常見于兩廣地區,7—8月是出筍旺季,因個頭大、肉質厚,多用于制作罐頭筍、筍干、酸筍等;馬蹄筍形似馬蹄,主要產自浙江、福建等地,在6—10月上市,適合燉湯;方竹筍集中分布于湖南、重慶、貴州等地,秋季上市,常被用來涮火鍋。
不同地域的環境賦予了竹筍不同的味道。“無甜不歡”的人可以選擇云南甜龍筍。這種筍無需焯水,剝皮即食,甘甜脆爽,被稱為“水果筍”。苦筍味如其名,常見于閩東、粵北、四川等地,不僅可以食用,還能入藥。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偏愛天目山雷筍和箭竹筍。
我國吃筍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周朝時,筍已是宴席上的珍饈。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錄了300多種美食,其中多種跟筍有關。
鮮味不等人。一離開土壤,竹筍便會在各種酶的作用下,發生木質化反應,不僅營養成分會減少,口味也會變得平平無奇。過去,在產地之外,筍是難得的稀罕物。如今,得益于暢達的物流和先進的保鮮技術,大江南北的人們都能及時品嘗到竹筍的美味。
竹筍美味,竹子更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從日用品到工業制品再到建筑材料,我國已開發出100多個系列、近萬種竹產品,涉及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竹子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如今,“以竹代塑”路徑不斷拓寬,持續助力生態環境改善和綠色經濟發展。
(作者為國際竹藤中心竹藤資源化學利用研究所教授、首席專家,人民日報記者董絲雨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6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