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定遠:借“東風”興產業 “大糧倉”變“大廚房”
人民網滁州1月8日電 (記者周坤)過了元旦,就到了楊智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在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西卅店鎮青山村,他的瓜蔞子加工廠,已經開始晝夜不停地炒制來自各地的瓜蔞子,一直要忙到春節前。
在定遠縣,說起瓜蔞子,都和楊智離不開關系。
10年前,他從上海打工返鄉,成為當地第一批種植瓜蔞的人。在他的示范引領下,周邊很多村民也種起了瓜蔞,種植規模超過8000畝。
過去瓜蔞豐收后,為了深加工,楊智需要把瓜蔞子,運到幾百公里外的無錫進行炒制加工。“不僅距離遠,而且加工量還少,所以我就想著自己把加工做起來。”楊智說。
為提高瓜蔞子種植的綜合效益,楊智購置了兩臺炒制機,建起了瓜蔞加工廠,從一產延伸到了二產。“有了深加工,瓜蔞不愁銷,現在每天可以加工一萬斤瓜簍子,送往長三角地區。”楊智告訴記者。
楊智拿著自己種植的瓜蔞。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如今在定遠縣,每天向長三角地區源源不斷供應的“寶貝”,遠不止瓜蔞子。
作為農業大縣,定遠縣水稻種植面積超150萬畝,小麥種植面積超130萬畝,生豬出欄量居全省第一位。“種植、水產、畜牧、食用菌……定遠都有,但農業不加工,一切都是空。”定遠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唐穎說。
最典型的就是藕塘花生。年種植花生1萬多畝、年銷售花生超5萬噸的藕塘鎮,依靠著大大小小的花生加工企業,這里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花生集散地,但是一直停留在加工花生米的粗加工、初加工階段,產品附加值很低。
鄉村振興,如何依靠產業實現突破?
在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的背景下,定遠縣黨政代表團兩次赴浙江安吉、德清、桐廬等7地考察學習,結果令他們大為震撼。
僅僅一片茶葉,從白茶、奶茶、茶糕點到茶葉枕頭、采茶觀光、茶技茶藝……安吉打造了一條產值超30億元的茶業全產業鏈,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8800多元,真正實現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農產品加工像一座橋梁,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把產業做大做強,讓‘大糧倉’變成‘大廚房’,不僅為百姓提供更多舌尖的享受,也能帶動鄉村振興。”唐穎說。
眾興菌業的生產車間里,工作人員正在采摘雙孢菇。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仲冬時節,萬物皆藏。但走進定遠縣高潮村的安徽眾興菌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顆顆雙孢菇破土而出,鮮嫩白潔。工人們有的在育菇,有的在忙著采摘,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這座國內最大的雙孢菇種植基地,每天銷售近60噸鮮菇到周邊城市,鮮菇當天就可以送到長三角城市進行銷售。
在界牌集鎮光明徐小牧場,這里是光明乳業在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投建牧場群之一,如今已經有近千頭奶牛在這里適應“新家”。
在定遠縣,光明乳業投資25億元,計劃建設三個牧場,待完全建成后,可輻射光明乳業武漢、南京多地工廠,縮短原料奶產出加工的時間。
界牌集鎮光明徐小牧場的奶牛。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打開思路的定遠人,培育了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個、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家,逐步形成了龍頭企業牽頭、重大項目支撐、冷鏈倉儲配套、上下游產業結合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從“賣原糧”到“賣產品”,從“大糧倉”到“大廚房”,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下,定遠縣緊抓農產品產業鏈建設的機遇,一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呼之欲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