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創新提質
烏鎮10年,見證互聯網發展,也見證浙江數字經濟的深刻變化。
10年來,浙江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從2014年的1.09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3.9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50.6%。目前,浙江省30.7%的高新技術企業、27.1%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都屬于數字經濟領域。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創新提質,讓浙江呈現出數字經濟帶來的精彩蝶變。
以數據驅動智能化制造
在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廳里,一款智能床墊吸引顧客的目光。“我們依托大數據和云檢測,根據人的身高、體重,智能匹配舒適度。”喜臨門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方永介紹。
2017年,浙江啟動數字經濟建設,以數據驅動智能化制造。6年來,數字化智能工廠不斷建成,個性化定制日益普及。在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示范工廠,操作員在“一線成型”全自動電腦橫機里輸入代碼,紗線自動牽引到針槽中,織針上下翻飛。轉眼間,一件定制毛衫出現在眼前。在這里,生產100件毛衫,由紗到成衣只需45分鐘。
2021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營業收入規模首次超過信息服務業,利潤首次突破千億元。浙江提出,加強全要素、全產業鏈連接,實現訂單、技工、產能資源和數據共享,到2025年,開展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生產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分別達20%、10%。
浙江不僅有“從實到數”,還有“從數到實”,迸發產業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活力。“消費端大數據能精準拉動制造端,實現訂單需求與制造能力智能化的無縫銜接,從而賦能、升級實體經濟。”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劉兵說,當下,越來越多人追求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如果將需求和制造相結合,結合電商的預售和預測模式,能將庫存降到最低。
以數字化轉型帶動集群升級
在臺州市黃巖區,模具產業大腦自動運營駕駛艙的大屏幕上,數據在不斷跳躍。如今,全區模塑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研發、生產、管理、營銷各個環節紛紛實現數字化,模具總產值增長到約250億元。“有了海量數據,‘產業大腦’具備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能為企業生產、銷售提供參考。”劉兵說。
浙江的產業集群以“產業大腦”為支撐,通過標準先行引領、頭部企業示范、梯度漸進路徑,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動力。目前,全省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已達72.6%,大量小微企業也通過加入云平臺,搭上數字化快速列車。
“這里每天能篩選2500個中藥組分,處理3萬張圖像,產生海量數據,并將形成數據庫。將來有望通過人工智能的方法,設計應對疾病的一些中藥新藥。”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未來健康實驗室主任助理廖杰介紹。
這家實驗室落戶于嘉興市嘉善縣,實驗室自主研發的無人化中藥組分分析及智能篩選平臺,將傳統的中醫藥科學與新興的數字產業相結合。“目前與我們合作的企業超過100家,我們幫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進行中成藥的二次開發。”廖杰說。
浙江精心培育數字產業集群,圍繞數字安防與網絡通信、高端軟件、智能光伏等四大千億級特色集群,形成一體化集群布局。10年來,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從2461.8億元增加到8976.6億元,年均增速15.5%。
另外,數字經濟類特色小鎮,成為浙江打造新經濟形態和新型產業平臺載體的重要結合點。目前,夢想小鎮、云棲小鎮、物聯網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主攻方向,正快速發展壯大,成為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社會治理融入數字智慧
“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改革、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浙江大力推動政府治理模式和能力數字化轉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推出了“智慧藥師”,涵蓋用藥提醒、用藥咨詢、處方查詢等六大功能,并為老人設置了語音播報。農村看病也非常便捷。家住諸暨市璜山鎮的李云仙感覺身體不適,提前用手機在“健康諸暨”小程序上預約掛號。診前病史采集系統模擬醫生問診流程,通過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收集患者病情信息。這樣,患者就醫時,醫生已經了解基本情況,大幅提升診療效率。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數字技術的發展和運用。
浙江還積極推動數字經濟領域立法,出臺《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并加強直播平臺規則的設置和執行。
“浙江外賣在線”率先探索網絡餐飲數字化綜合治理模式,歸集外賣商家15.2萬家,騎手61萬人。消費者在訂餐時,可在線查看網絡餐飲平臺加工制作現場視頻。目前,美團、餓了么兩大平臺建成“陽光廚房”的商戶數為13.9萬,覆蓋率達92%。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9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