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校地合作為高質量發展安上“智慧芯”
山區小鎮建起了來自清華大學的研究中心,在浙江省玉環市龍溪鎮,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為當地支柱型產業水暖水閥安上了一顆“智能芯”。
通過與玉環市共同建設浙江省水暖閥門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創新打造零碳技術應用示范中心,為傳統耗能產業“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尋求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解法”。據悉,2023年該地區新能源發電量將超過700萬千瓦時,削峰填谷轉移電量超過600萬千瓦時,累計將降低社會碳排放量約890噸。
類似的與長三角各地合作共建產業研究中心的案例還有很多。5月11日,“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采訪團走進位于嘉興市南湖區的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實地探究自收自支、市場化運營的省校合作新模式。
“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采訪團走進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人民網 艾宇韜攝
“我們依托清華大學的科技人才資源優勢,致力于開展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科技金融、國際合作和人才培養等工作,積極推動長三角區域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現場,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楊向東介紹。
據悉,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于2003年聯合組建,是綜合性高科技研發、項目孵化、科技合作、投資交流平臺。近年來,該研究院秉承“立足浙江、面向長三角”的理念,聚焦生命健康、生態環境、柔性電子等關鍵科技領域,設立了10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等重點研發平臺以及50余家研究所(中心)。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參與培育研發的無人機。人民網 艾宇韜攝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首創了“政產學研金介用”“七位一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為深化體制改革、推動高校與地方政府進行區域協同創新和高科技成果產業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示范作用。例如,該院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創立了“虛所實中心”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淡化了研究院下屬的基于學科體系建立研究團隊的科研管理模式,建立起面向產業需求的研究中心,使得研究成果更順利地和產業發展結合。
采訪團實地考察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創新機制。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供圖
而“虛所實中心”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首先選擇實施賦能的行業便是在智能健康領域。
在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展示中心,記者們看到一張張智能電動床整齊擺放在大廳,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助眠、止鼾、助起等各式智能健康服務。
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在楊向東的倡導下,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該公司共同組建了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將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學術成果在睡眠健康應用場景落地,這家傳統制床企業也成功轉型為一家科技互聯網企業。北京冬奧會期間,該公司為冬奧村供應了近7000張智能電動床,并通過外國運動員的社交媒體迅速“火出圈”。
智能電動床入駐冬奧村睡眠休息艙。人民網 艾宇韜攝
目前,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已形成以嘉興為總部,杭甬臺等院區協同發展的格局。與此同時,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科技平臺服務能力已覆蓋上海、無錫、蘇州、合肥等地,已擁有持續輻射、服務長三角產業的綜合科創實力。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建設了34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平臺,累計孵化培育2700余家科技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00余家,規模超百億企業20余家,推動鹵化丁基橡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頻濾波器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全面布局長三角地區。人民網 艾宇韜攝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將持續推動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為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楊向東總結道,在成立2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將總結多年來探索出的寶貴創新經驗,今后持續賦能長三角地區校地科技產業創新。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