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av,久久久这里有免费精品99,欧美人禽杂交狂配小说网

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浙江:良策守“糧袋” “豐景”入畫來

方彭依夢
2022年12月27日12:50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金色“海洋”間,一串串稻穗迎風搖曳散發沁人芳香;晴好天氣里,一茬茬水稻被現代化收割機“收入囊中”;畦隴上空,一架架無人機或盤旋或穿梭……“希望的田野”上傳來豐收的喜訊,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為端牢“中國飯碗”又一次貢獻了“浙江力量”。

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浙江糧食播種面積1530.7萬畝,比2021年增加20.6萬畝,增長近1.4%,增幅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

探索“造糧”新模式??向“七山二水”要新田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目前人均耕地僅0.34畝,約為全國人均耕地的24%。為破解缺少耕地之困,浙江各地多措并舉向“七山二水”要田。

一條長長的海堤,將海水與稻田分割開來,遠遠望去,“入冬仍秀實,一歲兩豐收”。位于浙江省余姚市臨山鎮海涂附近的正大余姚中泰生態農業園內,3個月前種下的水稻已拔節孕穗長勢喜人。其間,彩色稻谷繪就的“河姆渡文化”圖案,在陽光下熠熠閃光。

稻田間,農機手正操控收割機進行“海水稻”收割作業。這些水稻谷粒飽滿、長勢良好,但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土壤鹽堿度較高的灘涂地。

余姚市臨山鎮“海水稻”種植。余姚市委宣傳部供圖

“過去這里寸草不生。”臨山鎮臨海村農民沈建橋指著稻田說,“有效耕地面積不足導致糧食無法自給自足,是過去長期制約這里農業發展的痛點?!?/p>

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近年來,余姚大力實施墾造耕地工程,在原先流溝交錯、蘆葦叢生的鹽堿地上,合理布置河網、路網,鋪設灌溉管道,修建排水溝等設施。同時,余姚結合海洋生態修復工程著力提升地力,通過淡水洗鹽、增施有機肥、表土覆蓋等措施,對鹽堿灘涂地進行降鹽及培肥處理。

整治后,鹽堿地實現“華麗轉身”,成為田成方、路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美麗田園,“白色沙漠”變成了“米糧倉”。

據統計,截至目前,余姚市累計完成圍涂造地5.66萬畝,新增耕地4.86萬畝(其中水田2.91萬畝),有效保護了耕地紅線,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

“臨山鎮緊鄰杭州灣,我們利用杭州灣沿海地塊,配合耐鹽堿、高產水稻品種‘秀水14’,今年5月種植了2萬畝‘海水稻’,畝產350公斤?!彼崔r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水稻”的豐收,意味著這片鹽堿地成了孕育無限生機的寶地。

按現有收購價,余姚今年收獲的首茬7000余噸“海水稻”,實現產值2100余萬元,成為帶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有力引擎。

11月中旬,在浙江省龍泉市蘭巨鄉梅垟村再生稻種植基地,農戶們正在收割“甬優1526”再生稻第二季稻。

龍泉市蘭巨鄉梅垟村再生稻種植基地。雷錦超攝

地處浙西山區的龍泉,“九山半水半分田”。當地河谷盆地田塊少,山壟田和高山遠山田多。如何在有限的農田中種出好糧,成為龍泉農業創新的關鍵。

“2019年起龍泉試種再生稻,如今已全面推廣,品種選擇和種植技術都在不斷優化。”龍泉市農業農村局糧油站工作人員雷錦超說。

今年11月7日,龍泉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到蘭巨鄉種糧大戶雷少偉的梅垟基地進行了再生稻第二茬測產。經現場實地測產,第二茬折干產量達547.79斤。

“我們把原來主推的甬優‘1540’慢慢調整成了甬優‘1526’和甬優‘4901’,這兩個品種相對來說生育期比較安全,產量又有保證?!崩族\超說,“經過這兩年的摸索,種植大戶的再生稻種植技術有了明顯提升,今年在統一育秧、基質育秧及壯苗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照目前這個情況,第二季產量相對去年也有增長趨勢,將為龍泉糧食產業增產780至1000噸?!?/p>

龍泉市蘭巨鄉梅垟基地喜獲豐收。雷錦超攝

據了解,每畝再生稻要比單季稻增收800至1000元。今年,龍泉市10個鄉鎮(街道)、26個種糧大戶再生稻種植面積達3100畝,比去年增加了1600畝,其中新品種“甬優1526”占80%。

“浙江擁有灘涂面積近250萬畝,而全國的灘涂面積達2269萬畝?!闭憬∴l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吳偉光表示,近年來,余姚、瑞安等地通過優化水網、鋪設灌溉管道、修建排水溝等措施,對鹽堿灘涂地進行降鹽培肥處理,將其改造為良田,優質雜交中晚稻品種試種也取得了成功,“這對人地關系十分緊張的浙江而言,是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減緩糧食安全壓力的一種有益嘗試?!?/p>

“閑田”變“忙田” 增糧又增收

藍天白云下,稻田平坦遼闊,衢州市江山市長臺鎮朝旭村迎來豐收,沉甸甸的稻穗在陽光下顯得更加金黃。種糧大戶徐炳然正站在田埂頭指揮調度,兩臺收割機正在進行機收作業。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晚稻迎來了豐收時刻,田里一派忙碌景象。

“近6年來,我承包的都是當地自然資源部門整治好的新田,新田面積大,機耕路和灌排渠都配套齊全,便于機械操作,省時又省力?!毙毂徽f,今年他承包的4000多畝新田中有1800畝種植了雙季稻,在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后,新整治的農田基礎設施完善、易灌易排,預計畝產能達到375公斤以上,這讓他的種田勁頭更足了。

衢州江山市長臺鎮朝旭村迎來豐收。陳小軍攝

很難想象,這片生機盎然、交通便利、灌溉設施齊全的農田,在4年前卻幾乎是一片荒蕪的廢地。

作為浙江省的農業大縣,衢州的地形地貌獨特,從東北向西部延伸,丘陵山地居多?!霸瓉磉@個區塊基本上都是低丘緩坡,雜草叢生,長年累月沒有收成。”長臺鎮朝旭村黨支部書記羅水華介紹,當地自然資源部門組織開展土地綜合整治,不僅提升了耕地質量、改善了鄉居環境,更為鄉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當前,該農田由各個種糧大戶以每畝631元的價格承包開展水稻種植,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帶動了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據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委委員、土地儲備中心主任徐亞軍介紹,柴道塢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于2020年10月竣工,圍繞墾造耕地、旱改水、標田建設等重點工作,因地制宜,經過土地平整、水渠建設、道路建設等,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激活農村沉睡資產,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一幅排灌溝縱橫交錯、機耕路四通八達的沃野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衢州江山市長臺鎮朝旭村迎來豐收。江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自2018年以來,江山市共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300余個,整治土地總面積達6.46萬畝。”徐亞軍說,“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今明兩年計劃實施土地整治5000畝,為保障糧食安全夯實基礎。”

豐收時節,每到傍晚,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上鋪村村民王金良總要到地頭看看晚稻收割情況。“這地可不是我自己種的哩!”幫他種地的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為進一步破解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問題,2021年起,衢州各地積極探索村集體代耕代種閑置地模式——農民不用出錢出力,收入與村集體分成,收成分發到戶,讓“閑田”變“忙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衢州市已帶動村集體和上萬農戶增收1億余元。

上鋪村村民喜獲豐收。衢州市柯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上鋪村共有293戶812人,村里大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以留守老人居多。零散的閑置地怎么辦?

2021年3月,村干部嘗試把173畝閑置農田從農戶手里“借”過來,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代管、代種、代收。

“我們將173畝農田種上水稻,收獲了7萬公斤稻谷。”上鋪村黨支部書記江增林說,這些收成由村集體和農戶對半分,除去機械租賃、人工費等開支,村集體還結余近4萬元。

這種做法受到了村民的歡迎。目前,上鋪村代耕代種規模已擴大到300余畝,基本實現全村閑置地全覆蓋。

上鋪村村民慶祝豐收。衢州市柯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上鋪村采用水稻、油菜輪作模式,預計產量和收益更高?!笨鲁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科負責人吳文明介紹,目前,該區有3個鄉8個村實行了上鋪村的做法,1000余戶農戶的1750畝閑置地實現“收糧入倉”。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浙江各地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軍令狀”,積極穩妥推進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整治優化,8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生產貢獻率達67%。此外,浙江積極探索土地耕作新模式,建立種糧補貼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效益。

科技機械添雙翼??“雙強”助農質效雙升

山多地少、土地碎片化是浙江農業發展的短板。近年來,依靠科技優勢,浙江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2021年8月23日,浙江首次以“農業高質量”為主題召開大會,“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第一次站在舞臺中央。一年過去,這套農業“雙強”組合拳以質量、效率變革牽引農業現代化發展,浙江農業“風景甚好”。

浙江大地秋收好“豐”景。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2022年4月,浙江出臺《水稻機械化種植方案》,著力提升全省水稻全程機械化水平,保障糧食持續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如今,農業機械化成為秋收的重要保障,農機具成了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和助力鄉村振興的“好伙伴”。

12月初,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鎮紅菱村,大型收割機正在稻田間來回穿梭,被攪碎的秸稈從機器尾部噴射而出,不一會,整片稻田都被“剃”了整齊的“寸頭”。收割、脫粒、裝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人工割下來還要曬,再要一個禮拜才能脫粒,太慢了。現在用機械,今天割好明天就烘干了?!狈N糧大戶沐育新說,現在種植水稻全程機械化,比傳統種植方便了不少。

秋收的同時,冬種也在推進。已經收割完的稻田里,沐育新駕駛著播種機械,開足馬力播種小麥。自2002年從上海來到嘉善,他一直從事農業工作。幾年前,他通過政府補貼購入了播種機械,踏上了全機械化道路。

“這個播種的機器原價八九萬元,補貼之后,我們出了一萬多就買到了!”沐育新說,依靠機械,200畝晚稻一天就能收割完,小麥播種也只需兩三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借助農業“雙強”行動的東風,技術、機械、扶持政策進一步向種糧領域集聚“加碼”,讓他對種糧前景愈發有信心。

浙江省農業“雙強”專班工作人員介紹,在今年糧食生產中,農業“雙強”行動功不可沒。

“今年我省共安排省級補助資金超4.4億元,實施農業‘雙強’項目194個,這些項目中約九成都與糧食生產息息相關?!闭憬∞r業“雙強”專班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浙江省已發放的農機購置補貼中超六成投向糧食生產機械,同時大力推廣水稻疊盤出苗育秧等十大高產高效技術和“稻—豆”輪作等十大穩糧增效模式,這些都為糧食增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向耕地質量要生產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秋收一線,越來越多的“田保姆”活躍田間,農機馳騁沃野、跨區作業,小麥脫粒、秸稈還田,粒粒糧食直接從地里到庫里,麥收進度不斷刷新。

10月,在金華永康市西城街道溪邊村,農技專家、“田保姆”夏聲廣正在田間地頭給晚稻“把脈問診”,為秋糧保駕護航。風雨兼程在一線問需于農、指導農戶進行各項病蟲害防治,是他的工作日常。

在一片晚稻田頭,夏聲廣用手測量田間水溫和水深,并且查看水稻是否存在孕穗、抽穗現象?!敖衲晔芨邷赜绊懀A計抽穗時間會提前,這將對早熟晚稻的結實率造成影響?!睂Υ?,夏聲廣開出“藥方”:以水調溫防晚稻高溫熱害,深水護苗、日灌夜排,加強監測防治病蟲害。

“田保姆”正在為晚稻“把脈問診”。永康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有問題找“田保姆”,這已經成為永康種植戶的共識?!皩<覀儾粌H提供技術支持,還給我們送來政策‘大禮包’,我們的底氣越來越足了?!毕叴遛r戶徐江良道出了很多農人的心聲。

“中國五金之都”永康,“七山一水二分田”。寸土寸金如何確保糧食生產?近年來,永康市緊緊圍繞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目標,探索出“田保姆+田長制”。

“146個糧食生產功能區中,每位‘田保姆’聯系2名大戶,每個功能區再配備2名‘田長’,實現服務體系全覆蓋。”永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立華表示,“田長”聯合“田保姆”的新路子,既實現了耕地質量、糧食安全雙保護,又確保了糧食生產、農民收入雙豐收。

永康市糧食生產功能區迎來豐收。永康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2022年,永康市農作物生產持續向好,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6.3萬畝,比去年增加2.26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7.03萬噸,較去年增長1.07萬噸。

為持續提升耕地質量、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浙江在全國首創了“肥藥兩制”改革,即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和定額制施用。如何加速和撬動這項改革,讓更多主體參與其中、從中獲益?對此,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圍繞農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了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服務“大場景”,創新開發了“浙農優品”數字化應用。

據了解,該應用通過打通肥藥購銷、農事操作、質量認定、產銷對接等全環節業務流和數據流,優化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監管智慧化、產銷一體化、肥藥閉環化等服務,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良性循環機制,有力推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鄉村宜居宜業。

浙江在全國首創“肥藥兩制”改革。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設想雖好,如何落地?

“浙農優品”構建了實名購買、定額施用、質量安全等7大多跨場景,再造植物醫生、土肥專家等12個流程,推出40項服務功能,鎖定農產品抽檢不合格等11個風險控制點,創新生產標準、質量追溯等5項體制機制,推動實現業務全穿透、主體全上線、地圖全覆蓋、風險全管控、服務全集成、一碼全貫通。

目前,不少地區已通過“浙農優品”嘗到了“肥藥兩制”數字化改革帶來的甜頭,并陸續推出了一些個性化服務。除賦能規模經營主體外,永康還在8個特色農產品產區和蔬菜基地設置了“共享發碼機”,解決了非規模主體開合格證不便的問題。此外,永康計劃在現有“農廢一本賬”基礎上,探索打造“智慧農廢回收應用場景”。

“浙農優品”數字化應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糧食安全問題不能放松,全國其他一些省份也面臨與浙江類似的發展難題。”吳偉光表示,“浙江作為我國經濟發達省份、共同富裕示范區,雖然不屬于農業大省,但基本經驗與做法值得其他同類型地區借鑒推廣?!?/p>

(責編:方彭依夢、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