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系統施策 高標謀劃
麗水全力打造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山區樣板
“有了加工點以后,村里越來越多的人有活干了。”75歲的麗水龍泉市小梅鎮孫坑村村民毛振興,每天從家里走路5分鐘就能到達村文化禮堂的來料加工“共富工坊”,工作不僅容易上手,每個月還能為他增加收入2000多元。
2022年以來,麗水堅持因地制宜、系統施策、高標謀劃,實施“八聚焦八提升”行動,全面部署推進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助力創建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目前,全市共建成“共富工坊”546家,帶動4.6萬余名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年均增收2萬余元。
黨建統領“一體化”推進
夯實“共富工坊”組織基礎
“歡迎來到‘兵哥綠植城堡’,‘兵哥’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花花世界’。”近日,在麗水市縉云縣七里鄉電商直播“共富工坊”共享直播間,充滿激情的49歲“兵哥”胡官法正在直播帶貨。
作為縉云縣電商直播“共富工坊”黨支部的一名黨員,胡官法乘著七里鄉電商直播“共富工坊”主播孵化計劃的東風,率先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致富花園”。
2022年以來,縉云縣積極探索“工坊+支部+服務”紅色管家模式,由牽頭部門、鄉鎮黨委、農村黨組織派出黨員管家隊伍,共同服務和引領“共富工坊”建設。麗水首個以“共富工坊”命名的實體黨支部——縉云縣電商直播“共富工坊”黨支部在七里鄉成立,黨員帶頭參與“直播帶貨”,助推特色農產品暢銷“云端”,實現黨的引領在工坊,黨員作用發揮在工坊。
據介紹,麗水以黨建聯建為抓手,引導全市481家企業和村(社)開展結對共建,通過黨委派建、村企共建、行業聯建、工坊自建等形式,已建立“共富工坊”黨小組527個,成立實體黨支部64個,為工坊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此外,按照“黨委統籌、部門集成、鄉鎮主推、村企聯動”原則,麗水還建立市級聯席會議、縣級專項領導小組、鄉鎮工作專班、村級推進小組,構建“市—縣—鄉—村”的“共富工坊”工作體系,做好服務保障有序推進工坊建設工作。
麗水市松陽縣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的“共富工坊”建設領導小組,構建“一心七組”工作體系,通過系統梳理、合理規劃、項目調度等方式,合力推進工坊建設。目前,該縣已建成“共富工坊”69個,帶動3700余名村民就業,人均年增收1.5萬元。
麗水還推動20個市直部門聯系指導9個縣(市、區)、12個工業園區、17個行業,加強對工坊建設的穿透指導,建立“五個一”聯系制度,累計幫助解決問題1500余個。
科學規劃“一盤棋”布局
推動“共富工坊”規范發展
“鄉里免費發苗子,還搞了甘薯加工廠,收購生產一條龍服務,每畝地就能多賺3200元。”看著免費領來的甘薯苗茁壯成長,麗水市蓮都區仙渡鄉皂樹村黨員周慧平心里樂開了花。2022年,仙渡鄉采購了十萬株“浙薯13”甘薯苗,免費派發給全鄉甘薯種植戶,并通過甘薯“共富工坊”統一以合同價回收成熟甘薯,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依托“山海黨建”協作,仙渡鄉采用“農戶+合作社+公司”模式,推動收購、加工、倉儲、銷售、配送全產業鏈發展。全鄉285戶農戶簽約種植甘薯315.7畝,畝均增收3500元,并為村民們提供了13個低門檻就業崗位。2021年,皂樹村實現淀粉銷售110萬元,帶動5個村集體增收7.5萬元。
處州“共富工坊”、劍瓷“共富工坊”、僑鄉“共富工坊”、畬鄉“共富工坊”……以特色產業為基礎,麗水立足山區實際,按照“一縣一策、一部門(鄉)一品、一坊一特色”的總體要求,構建十大縣域“共富工坊”品牌矩陣。
前段時間,一批批具有獨特天然清香的麗水遂昌箬葉,被運至箬葉“共富工坊”總站——浙南箬葉市場,經過分揀、捆扎、裝箱、烘干等一系列程序后銷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
遂昌縣九山半水半分田,分布著約30萬畝的野生箬葉資源。但由于缺乏規模運營和項目開發支撐,往年箬葉銷售主要依賴于流動商販,收購價格低且受季節限制,一直未能形成產業。
2022年,遂昌縣箬葉產業依托黨建聯建機制,通過統籌構建“分布圖”“運行圖”“輻射圖”推動箬葉“共富工坊”集群建設,打通全鏈條管理模式,累計輻射近8000名農戶就業,增收近5800萬元,小小箬葉真正成為了搶手“金葉”。
針對工坊“低小散”、運行不規范的問題,麗水圍繞生產經營、帶富效能、黨建賦能等6方面,梳理形成123條具體細則,在浙江率先研究制定每種類型工坊建設標準,全面推行工坊《公約》,并針對每個工坊量身定制架構圖,推動“共富工坊”規范化發展。
此外,為提升“共富工坊”技能水平,結合“十萬技能人才共富能力大提升行動”,麗水健全“共富學堂”與“共富工坊”的學用轉換機制,全市350個“共富學堂”開展群眾性培訓853場次、覆蓋約4萬人次,全面增強農民群眾致富技能。依托青瓷寶劍技師學院等專業師資力量,龍泉市為劍瓷“共富工坊”累計培訓840人,介紹進入工坊就業330人。
多維聚焦“一張網”建設
激發“共富工坊”發展潛能
成功對接用工需求和就業需求1100余人次,其中低收入農戶160余人次,麗水市慶元縣“共富工坊”數字化應用上線以來,成功解決企業“招工難”、工坊“接活難”等問題。
給“共富工坊”插上“數字翅膀”,麗水堅持部門集成、鄉鎮統籌、村企協同,構建“縣級中心+鄉鎮站點+村社服務點”三級服務平臺(站點),加強對工坊的服務保障,依托數字化應用,推出線上開單、線下接單的“云端”服務模式,累計對接用工和就業需求1700余人次。
麗水還以鄉鎮為單位,建立農村剩余勞動力、本地資源、供給需求、政策支持、村企結對等“五張清單”,積極搭建“共富工坊”服務矩陣,全市組建356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對4300余名低收入農戶建檔立卡,幫助解決培訓、就業等問題1200余個。
在“多肉石寨”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深垟村,形態各異的多肉裝扮著村居,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景寧東坑鎮黨委與雅景花木專業合作社開展結對共建,打造雅景多肉“共富工坊”,為村民提供免費培訓、統一供苗、兜底銷售的一站式服務,推動多肉產業從傳統的種植銷售向精品化、多元化發展,2022年以來已實現營收100余萬元。
麗水經開區創新“南明”品牌,其中,“菜籃子”共富工坊積極探索“經開區集散中心+區縣農業種植+新業態物流配送”全鏈條產業模式,將山區農副產品快遞到城區市民家中,幫助了麗水市域農民110人、新就業群體(司機、配送員)76人、低收入群體32人實現穩定就業。
麗水多方面整合集成支持“共富工坊”建設相關政策34條,打好政策“組合拳”。依托一系列針對性強、實操性強、持續性強的“共富工坊”政策,麗水云和縣為70余家參與工坊建設的企業授信10億元,孵化15家木玩“共富工坊”,為農民增收3500余萬元。
作為著名僑鄉,麗水青田縣立足華僑特色,全力做好農遺大會“后半篇文章”,通過“組織搭臺、部門協作、僑聯導流、僑胞唱戲”,積極搭建“僑助工坊”。華僑徐冠洪與青田仁莊鎮政府聯合建立“愚公農場·共富工坊”,設共富總站1個、共富分站6個,累計吸引11位華僑投資500余萬元、流轉僑屬僑眷閑置農田200余畝助力工坊轉型升級,將鄉愁化為動力推動“僑助共富”工作。
此外,麗水還構建閉環考評機制,開展市級示范工坊評選工作,對示范工坊給予每家2萬元經費補助,并以提示單、進度榜等形式建立提示晾曬考評機制,保障“共富工坊”平穩運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