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av,久久久这里有免费精品99,欧美人禽杂交狂配小说网

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農業“雙強”行動啟動一周年

浙江:金秋好“豐”景 共富新圖景

方彭依夢
2022年09月16日17:55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9月的浙江,稻浪滾滾,稻花飄香。一串串稻穗顆粒飽滿,迎風搖曳。金黃色的稻田內,農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駕駛著現代化收割機,開足馬力將一茬茬水稻“收入囊中”;畦壟上空,一架架無人機穿梭飛過……一派繁忙的豐收秋景。

自去年8月23日,浙江首次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召開大會以來,過去一年,浙江以“一年大突破、三年大跨越、五年創一流”為奮進目標,聚力探索具有先行意義的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之路,開啟了高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嶄新征程。

在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到來之際,9月16日上午,浙江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杭州召開。人民網浙江頻道從會上獲悉,這一年,“浙江省核心技術攻關戰”等農業“雙強”行動“五大戰役”全面打響,糧食生產創六年新高,早稻播種面積增量全國第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15%,高出全國4個百分點。在經濟穩進提質大局中,浙江農業更是采取了全面重塑農業生產方式、變革農業生產效率等創新之舉,為奪取秋糧豐收打下了扎實基礎。

9月16日上午,浙江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杭召開。胡元勇攝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端牢中國飯碗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白露時節,在溫嶺市國聰家庭農場,900余畝晚稻隨風起伏,長勢喜人。正在田埂邊查看晚稻長勢的農場主朱國聰一臉喜悅。

“上半年種植了2080畝早稻,平均畝產達到475公斤,比去年畝均增產50公斤。預計10月底晚稻將開鐮收割,目前來看收成也不會差。”朱國聰說,自去年8月以來,借助農業“雙強”行動的“東風”,技術、機械、扶持政策進一步向種糧領域集聚“加碼”,讓他對種糧前景愈發有信心。

5月17日,在義烏市蘇溪鎮齊山樓村,種糧大戶樓福興正駕駛收割機在田間收割小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過去一年,浙江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結合農業“雙強”行動,創造性地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接地氣”的舉措不勝枚舉:在全國率先開展《糧食安全責任書》黨政主要領導雙簽制;率先建立種糧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率先實行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險,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和種糧效益;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軍令狀”,積極穩妥推進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整治優化,8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生產貢獻率達67%;科學劃定國土空間“三區三線”,推進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層層套合……

“倉廩實,天下安”。過去一年,浙江省糧食安全保衛戰打得有聲有色,亮點紛呈。

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浙江省糧食播種面積1510.1萬畝、產量124.18億斤、畝產411.2公斤,均創近6年新高。今年,浙江省早稻播種面積增長16.67萬畝,增量居全國第一;夏糧、夏油、早稻生產獲農業農村部“三表揚”,此外,全省生豬、蔬菜、水產品保障能力顯著增強,“菜籃子”拎得更穩。

糧食增產離不開技術的支撐。人民網浙江頻道從浙江省農業“雙強”專班了解到,在今年糧食生產中,農業“雙強”行動功不可沒。

據了解,今年浙江省共安排省級補助資金超4.4億元,實施農業“雙強”項目194個,這些項目中約九成都與糧食生產息息相關。

海寧市袁花鎮雙豐村小麥收割。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發放的農機購置補貼中超六成投向糧食生產機械,同時,浙江大力推廣水稻疊盤出苗育秧等十大高產高效技術和“稻—豆”輪作等十大穩糧增效模式,這些都為糧食增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農機裝備加速迭代

“數智”助農質效雙升

隨著數字化技術應用從城市延伸到廣袤田野,以前“靠天吃飯”的農民實現了“知天而耕”。數字化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也讓浙江農民端牢“飯碗”的底氣越來越足。如今的浙江鄉村,處處煥發出新的活力。

浙江是茶葉大省,近年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多地出現采茶工緊缺的現象。加快推進規模茶園宜機化改造和茶園機械的研發制造,成為了全省茶產業提質增效的迫切需求。

今年春天,紹興嵊州市三界鎮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基地進行了一場“不見人影”的春耕活動。茶園內,第三代名優茶采摘機器人替代采茶工,忙碌地作業。

“通過對大量茶樹芽葉圖像數據的學習,采摘機器人可自動識別茶樹新梢嫩芽。”據浙江理工大學農業機械團隊專家、項目負責人陳建能介紹,目前,第三代名優茶采摘機器人的芽葉識別準確率可達85%。

技術人員對采摘機器人進行調試。張宗亮攝

除了自動識別,采摘機器人還能做到自動定位采摘、自動收集、自動“行走”。“茶樹在采摘機器人眼里是3D立體的,通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分析和網格化的定位,能精準找到芽葉所在位置,再通過機械臂,將剪下來的芽葉吸進茶簍。”陳建能說,“以后采茶的時候只需要人來看一下是否可以采摘,確認可采后按下遙控按鈕即可。”

金華市婺城區婺江絲雨茶葉專業合作社有茶園1000畝。去年以來,該合作社對300畝茶園進行了宜機化改造,將大坡改為緩坡,方便茶機“上山入園”。

今年5月,該合作社看準時機,引進了婺城區首臺乘用型采茶機,為茶園降本增效拓展了新的空間。“購置這款乘用型采茶機,政府補貼50%,合作社僅花費30萬元。”合作社負責人趙建平表示,這臺新裝備采茶綜合效率比普通采茶機提高3倍,采摘成本降低了80%。

乘用型采茶機正在作業。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去年以來,金華加大對茶產業等農業主導產業機械裝備的補助力度,鼓勵農業經營主體引進新型農機并試驗示范,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婺城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地將積極推廣乘用型采茶機等新型農機裝備使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讓更多農戶受益。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而紹興嵊州市、金華婺城區的生動實踐,正是浙江一年來大力推進機械強農的縮影。

過去一年,浙江省大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共研制推出小型高速插秧機等農機新產品70個,進一步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新增各類農機裝備6.5萬臺(套),農業生產“機器換人”步伐不斷加快。

機械強農。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一年來,浙江省因地制宜加快推進宜機化改造,一批田成方、路成網的宜機化耕地和園地已躍然田間。針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短板弱項,浙江創新推進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向區域化、專業化、“一站式”方向發展,力爭到2025年建成300個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

據悉,目前,浙江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74.9%,領跑南方12個丘陵山區省份,成功獲批全國唯一的丘陵山區適用小型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先導區。

老農民有了新幫手

農業創新成色更足

走進溫州瑞安市馬嶼鎮梅嶼社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干凈整潔的溫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

“棚內種植有番茄、水培生菜等農作物。”據瑞安市都市無土栽培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良彬介紹,以往棚內的澆水、噴淋、打藥等作業都離不開管理人員的操作,如今,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智能大棚應運而生,23畝土地僅需兩位農業園技術員進行管理。

瑞安市馬嶼鎮梅嶼社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孫凜攝

據了解,智能大棚內裝有各類傳感器,農業園技術員通過智慧城市數字微農系統,可對營養液濃度、空氣溫度、濕度、光照等各項參數進行監測,在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后,直觀地向用戶反饋信息。

“之前干農活全憑經驗,現在要靠數據說話。”馬嶼鎮農合聯常務副理事長林志寅表示,一旦作物發生病情,農業園技術員可通過電腦端或手機端上的都市無土栽培智慧蔬菜種植平臺接收預警,遠程操作改善大棚環境。

農業園技術員在手機端遠程操作,對大棚進行管理。陳瑞周攝

走進位于紹興市上虞區的浙江霧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廠”,大棚內的栽培架上長滿了碧綠鮮嫩的蔬菜,煞是養眼。

據了解,該“植物工廠”采用氣霧栽培技術,可根據蔬菜生長需求精準供給營養,實現了從育苗到采摘的全程自動化生產,光黃瓜一項,每畝年產出就達到4萬公斤,效益顯著。

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是浙江省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競爭力的“關鍵一招”。一年來,浙江奮力推進科技強農,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越來越多農民挑上農業現代化“金扁擔”:掛牌成立浙江省種業集團;15家企業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湘湖農業實驗室揭牌成立,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力量持續增強;實施農業“雙強”重點突破試點項目,重點核心技術攻關持續發力;“三農九方”農業科技協作不斷深化,省市縣聯動派遣科技特派員1萬人次,農業科技轉化“最后一公里”有效打通。

據統計,過去一年,浙江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5.15%,高出全國4個百分點;育成國家、省級審(認)定農業新品種83個,“甬優”系列雜交稻育種領跑全國,西蘭花國外品種壟斷局面被打破,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8%,重要畜禽良種覆蓋率96%。

嘉興桐鄉市無人農場示范基地數字化育苗工廠。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農業科技創新與數字化成果,為浙江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與保障。

這一年,“浙江鄉村大腦2.0”正式上線,“浙農碼”累計賦碼用碼量超5000萬次,“浙農”系列數字化應用場景全面開花,“仙居楊梅產業大腦”等一批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應用應運而生;一批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與數字化加快融合,為“一站式”農事綜合服務提供了解決方案;未來農場、數字農業工廠茁壯成長……數字化改革,為浙江省現代農業注入了智慧、高效、競爭力等時代元素,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筑基壘塔,再啟新程。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表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方向,突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以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為切入點,加快建設農業科創高地,加快重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科技化、機械化、綠色化、融合化,聯動推進農業高質高效和農民增收致富,建設農業現代化先行省,為“兩個先行”提供基礎支撐。

(責編:方彭依夢、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