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柯橋:村里來了共富“智囊團”
“這批高山杜鵑苗近十個品種的成活率超過了50%。”遠在昆明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導章成君看到陶華強上傳的照片后,作出初步判斷。聽到這個結論,陶華強終于安下心來。
陶華強是浙江某生態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返鄉創業后,在紹興市柯橋區稽東鎮洋中山承包了一片香榧林。這批高山杜鵑苗就種在香榧林里,有1000多畝,是稽東鎮2021年11月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農科院引進的,共有近50個品種。“經歷今年夏天的罕見高溫考驗,這批杜鵑苗還有這么高的存活率,太不容易了。”陶華強感嘆,高山杜鵑都在高海拔地區種植,第一輪的試種已達到品種篩選的目的,也增強了他們接下來的擴種信心。
遠在2000多公里外的新品種,為何栽種到柯橋南部山區的山坡上?稽東鎮農辦主任李琴告訴記者,該鎮許多村莊地處小舜江飲用水源保護區,發展方式受限。要致富,最好的辦法是發展綠色產業,但一直以來缺乏好項目。大約兩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稽東鎮對接上了章成君。當時,章成君團隊的高山杜鵑新優品種產業化項目正在尋找合作方,雙方一拍即合。
一朵杜鵑看共富。作為紹興持續擦亮“農民創業就業”金名片的一個典型項目,2022年6月,稽東鎮的高山杜鵑新優品種產業化項目獲得中國·紹興首屆“鄉村人才振興”全球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引進高山杜鵑新品種后,章成君團隊經常來現場‘把脈’。有‘智囊團’把關,不僅香榧產業得到了發展,還打開了林下經濟發展空間。”李琴說。
目前,該種植基地已為當地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談起今后的發展,陶華強信心滿滿,準備聯合各村,把栽培技術教給更多村民,同時打造高山杜鵑特色景觀帶,帶動生態旅游。
近年來,紹興各地大力推動鄉村振興,通過實施“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四大行動,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乘數效應”。在浙江率先開展鄉村振興“領雁計劃”人才選拔工作,評選產生首批鄉村振興“領雁計劃”人才208名。在率先成立紹興市大學生農創客聯合會基礎上,紹興諸暨市、新昌縣相繼成立大學生農創客發展聯合會,大學生農創客累計超過3000名。通過強化農業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創建浙江省高品質農業綠色科技示范基地59家。同時深入實施“鄉賢回歸”工程,累計獲得鄉賢資助3.4億元,通過鄉賢引入社會資本達67.6億元。
“我們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農業科技人才引育,聚焦現代化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持續擦亮‘農民創業就業’這張金名片,讓農民在家門口致富。”紹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振興,農民是主力軍,全市各地將合力推進城市優質資源向鎮村下沉,著力推進農民就業創業,以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為支撐,支持更多科研人員帶技術、帶項目投身鄉村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浙江象山:綠色網箱助推生態富民
- 人民網寧波9月8日電 (孫鵬)日前,在浙江省象山縣黃避岙鄉高泥村西滬港網箱養殖區域,一方方橙黃色的養殖設施有序排列在蔚藍的海面上,成為斑斕海岸線一道亮麗的風景。改造投用這種高科技配置的環保新型網箱,是今年高泥村打造“未來鄉村”的標志性場景之一。 據悉,這種24×24米的新型網箱用的是環保復合型新材料,最大能抵抗12級臺風,不僅提高了養殖效益,魚苗成活率提升近30%,生產效益從600元/平方米提高至1000元/平方米,還改善了養殖戶的海上居住條件,其房間從原來的“單間”擴充為兩室兩廳,面積超過80平方米。…
- 急難愁盼|偏遠山村水利設施損壞 一條留言助力解決農作物灌溉難題
-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網友鄭先生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了自己所在村大溪邊鄉大橋頭村西塘自然村水利設施損壞、農作物無法灌溉的問題。 “開化縣大溪邊鄉大橋頭村西塘自然村水利設施損壞和水渠至今無人保養……”鄭先生表示,今年旱災特別嚴重,村里的老百姓都在積極抗旱,“這次我回家也幫助父親抗旱,看到田野里的農作物缺水非常嚴重,如果再不積極自救,那今年損失比較嚴重……” 同時,鄭先生在留言中提到,在自救過程中,他發現村里很多水利設施損壞無法使用,這讓老百姓辛苦種起來的農作物無法灌溉,“希望鄉村干部幫助老百姓抗旱救災。” 點擊查看留言及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