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方百計保訂單
今年前7月,浙江進出口同比增長19.5%,增長貢獻率居全國首位。至此,自2020年3月以來,浙江省已連續29個月實現進出口正增長,實實在在地挑起外貿大梁。
8月28日,一架商務包機由韓國首爾飛抵杭州,接來163名韓國客商,這是浙江義烏今年組織的第三架國際采購商包機。疫情下,外貿人最愁的就是去不了展會、見不到客戶。穩外貿,第一步就是想方設法打通堵點,見客戶、搶訂單。
浙江在全國首創組織商務包機和定期航班,打通了外貿企業的生命線。據統計,此前四趟從寧波出發的包機帶回了超8億美元的訂單。“企業單獨出去風險成本太高,有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組織統一進統一出,各方面都有保障。”某紡織公司總經理曹剛說。
幾個月來,浙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務包機工作流程,這一經驗正向全國推廣。接下來,還有10余架包機將從嘉興、義烏等地啟程。
為了給量大面廣的國內企業持續創造對接客戶的機會,浙江千方百計打通企業參展渠道——繼疫情初期推出“線上展”后,又支持企業以“代參展”模式拓市場、挖訂單。
不久前,10家臺州臨海企業通過“代參展”方式參加德國科隆露營設備及園林生活博覽會,一下子獲得了1220萬美元的現場成交額、5390萬美元的意向成交額。“‘代參展’是由企業聘請展會舉辦地人員、合作伙伴幫企業介紹產品,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實地看樣品、面對面談生意。”浙江省商務廳貿發處處長朱穎介紹,截至目前,浙江省共舉辦“代參展”13場,組織319家外貿企業參加,成交金額(含意向)超3.2億美元。
除了包機和“代參展”之外,浙江還有更直接的搶訂單招數——把市場搬到海外客戶家門口。
今夏,義烏市場首個海外分市場——迪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正式投入運行。因疫情無法抵達義烏的境外采購商,在家門口就完成了看樣、選品、下單。這個輻射周邊中東、北非、歐洲等地近10億人口消費市場的商城,將給浙江外貿帶來更多商機。
當下,國際經貿環境復雜,國際市場需求放緩,全球都面臨著訂單收縮的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保訂單,要打通通道,更要憑實力出圈。
今年1月至7月,位于紹興市上虞區的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企業出口增長超30%。高增長的背后,是企業在復雜環境下緊握訂單的實力。
歐洲原本是磺化產品的重要產地,然而受能源危機影響,本地工廠大量停產,無法向俄羅斯、南美、非洲、中東等地區供貨,一大批訂單出現缺口。
“6月中旬,我們接到了比往年同期翻倍的訂單,嗅到了新變化。”某化工公司市場部外貿負責人介紹,企業上下立即動了起來,一邊快速激活這類緊俏產品的儲備技術,一邊多方聯系潛在客戶,擴大產能,在最短時間內抓住了這一全新的訂單機遇,陸續收到了追加訂單。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該企業出口額較2021年同期增長了171.28%。
像這樣在機遇面前看得見、抓得住機會的外貿主體越來越多。今年,浙江出臺對外貿易主體培育行動計劃,積極通過挖掘未開展外貿業務企業的出口潛力,引導企業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等舉措,培育和壯大外貿隊伍,力爭到2025年底新增有外貿實績的企業2萬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