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地”變“共富地”
杭州建德推進草莓標準地建設 實現村集體和農民共贏共富
1300畝草莓標準地,一年下來收成有多少?
6月8日,杭州建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邱劍娟在“全面升級草莓標準地全力推進農業雙強行動大會暨‘千鶴一線紅’草莓共富旅游路線發布會”上透露了一個數字——250萬元。
原來,2021年起建德市在該市楊村橋、大同、航頭、乾潭4個鄉鎮試點推進草莓標準地建設,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效助推產業發展、增加農戶收入,實現村集體和農民共贏共富。
據介紹,草莓“標準地”就是采用統一流轉土地、統一規劃和建設鋼架大棚等設施,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品牌銷售的模式,相比以往莓農“自租自管”的種植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村集體經濟和農民“雙增收”。
活動現場設在建德梅城的“千鶴一線紅”共富草莓園內,放眼望去,一片片土地已平整完畢,部分已經開始搭建草莓大棚。“為盤活閑置土地,重拾草莓致富經。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通過集中連片流轉、土地清表,打造龍溪、顧家共320畝草莓共富園,每年為本地農戶增加800元/畝的租金收益。通過園區建設、對外出租、大戶種植等規模化運作,每年預計可為顧家、龍溪兩個經濟薄弱村集體增加約60余萬元的收入。同時落實部分低收入農戶參與種植、勞務,有效助推消薄增收、帶農就業工作。”梅城鎮黨委書記鄒泉介紹,目前已吸引50余戶在外莓農報名回鄉種植。
草莓標準地的“紅利”,作為“草莓之鄉”的楊村橋鎮是最早受益的。2020年初,楊村橋鎮就在路邊村試點200畝草莓標準地建設,截至目前,楊村橋鎮共推進草莓標準地1380畝。
對于草莓“標準地”如何實現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楊村橋鎮黨委書記蘇曉明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價格為每畝600元至800元,等路溝渠和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后,以每畝3000元返租給種植主體或種植戶,村集體有2000余元每畝的收益。以此測算,每建設100畝‘標準地’能為村集體增加20余萬元經營性收入,極大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草莓標準地減少了莓農的硬件設施投入,降低草莓產業的準入門檻(莓農自建大棚成本3萬元每畝,標準地的租賃費只需3000元每畝),并且能進行標準化生產,草莓畝均價格也有所增長,每畝標準地能為莓農增加收入1萬元左右。同時,還帶動了草莓采摘游、研學游、鄉村游的發展。”真正將草莓“標準地”打造成草莓“致富地”。
近年來,建德草莓除了升級“標準地”模式,還在“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的“農業雙強”再創新,通過創建“建德數智草莓”平臺,實施“1+6+N”模式(1個產業大腦、6個場景、N個應用),實現草莓產業全過程數字化,并推廣首個以地域冠名的草莓新品種“建德紅”,2021年每公斤售價突破200元大關,畝效益比常規品種增加2萬元以上。
“2022年,我們要在楊村橋、大同、航頭、梅城等8個鄉鎮,新建草莓標準地3760畝,持續擴大全市草莓標準地面積,形成以楊村橋草莓小鎮、大同西鄉草莓園、航頭蔬果產業園、更樓更有味草莓精品園、梅城千鶴一線紅共富草莓園、乾潭共富草莓產業園等多個園區為中心的草莓產業發展新路徑。”邱劍娟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