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竺士杰:在40米高空見證寧波舟山港由“大”變“強”
離地40余米、大小約8平方米的橋吊駕駛室,是竺士杰的第二個“家”。在這里,他熟練地穩鉤、著箱、閉鎖、拉升、落箱,二十多年如一日。
2006年700萬標箱、2008年1000萬標箱、2016年2000萬標箱,2021年3000萬標箱……港口的每一次突破,竺士杰都感同身受。如今的他,也早已從一名學徒,成長為“大國工匠”。
1998年,從寧波港技工學校畢業的竺士杰,被寧波港北侖國際集裝箱公司第一批招工,并被分配到龍門吊班,學習駕駛操作龍門吊技術。
“當時一起被招進來的同學有40人左右,有10多人分配到了龍門吊崗位,還有五六人被分配去了橋吊崗位。”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竺士杰記憶猶新,“開心之余還是有點小遺憾,因為沒有被分配去學橋吊。橋吊是集裝箱碼頭公司個頭最大、操作要求最高、最有技術含量的操作設備。”
1999年6月,竺士杰終于等來了第二次機會。
當時,寧波港集裝箱業務開始大發展,公司提倡一崗多能、培養年輕操作司機,在港區倡導年輕司機特別是起重類工種司機多學一門技能。竺士杰頭一個就報了名。
“去了橋吊班就要重新從學徒干起,收入肯定會減少”“橋吊是碼頭最難操作的機械設備,如果學不好橋吊,還是要被退回原來的崗位”……面對師兄弟們的勸阻,竺士杰說,想趁年輕多學一些技能,嘗試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寧波舟山港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大班長竺士杰。人民網 郭揚攝
就這樣,竺士杰走上了新的崗位。
為了更快學會駕駛橋吊,竺士杰白天跟著師傅學,中班其他師傅操作時跟著“偷師”,晚上再向師兄請教。3個月后,竺士杰考取了橋吊操作證;又過了兩年,他已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行家里手了。
“那會兒,別人都以為我得心應手,但其實我對橋吊操作的疑問卻是越來越多。”竺士杰說,“我很少能做到小車穩關定位一步到位;‘靠箱’操作時小車推檔也總會縮手縮腳,就怕檔位推過頭,吊具晃動控制不住,與被靠的箱子發生碰撞,造成安全事故。”
每當遇到這樣的操作問題時,竺士杰腦海中總會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有沒有更好的操作方法呢?那段時間,他一直在尋找解決穩關的辦法,“腦子里一天到晚都是吊具拋物線的運行軌跡,就連睡覺也在想。”
有一次,他把手機吊墜從口袋里拉出,發現手機像鐘擺一樣在眼前晃動。竺士杰突然靈光一閃:能不能用鐘擺原理解決“穩”的難題?于是,一套“穩、準、快”的橋吊操作法誕生了。新操作法僅需兩個步驟就能讓秋千般的吊具及貨物穩定下來,并精準地落到指定位置,相比老操作法節省時間一半以上。
為了幫助徒弟們提高技能,2006年,竺士杰開始編寫手冊,將自己研究的橋吊操作技巧整理成系統的操作方法,以其名字命名的“竺士杰橋吊操作法”也由此產生。
竺士杰向徒弟們傳授自己的小技巧。王鵬攝
2013年,“竺士杰橋吊操作法2.0版”出爐,原版8000余字的操作法“擴容”到了2萬多字;2019年,竺士杰帶領團隊繼續豐富完善橋吊穩關技巧和前、中、后的作業要領,將“竺士杰橋吊操作法”升級到了3.0版本;2020年,以其姓名命名的書籍《竺士杰工作法》出版,并拍成視頻教學版,向全國推廣……
如今,竺士杰已經從一名普通的橋吊司機,蛻變為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的大班長,管理著300余名橋吊司機。
一線工作少了,竺士杰身上的擔子卻更重了。現在的他,還肩負著“創新”的使命。
“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到創新工作中來。”在這個理念的號召下,2015年,“竺士杰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40多名生產、管理、技術等領域的優秀人才加入工作室。
成立至今,這支創新團隊攻克了很多技術難關,優化了不少操作流程:“集卡雙拖平板”技術革新降低了能耗,節約了人力;“橋吊一次著箱命中率”軟件,讓針對司機操作效率的統計更為細化。此外,工作室成立的橋吊金牌導師團隊負責全面推廣竺士杰操作法。據測算,2016年至2021年,該公司橋吊司機平均“一次著箱命中率”已經從72.6%提升到了80.2%。
近兩年,竺士杰將工作重點放到了橋吊遠程控制領域。“希望出臺一套標準化的橋吊遠程控制模擬教學系統,讓學徒們上手更快!”在竺士杰看來,港口是在不斷發展的,創新是無止境的,只要在崗位一天,自己就不會停步。就在5月31日,旨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改革,加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勞模工匠創新孵化基地揭牌成立,竺士杰創新工作室首批入駐其中,竺士杰就更忙了。
竺士杰在操作橋吊遠程控制系統。人民網 郭揚攝
談及未來,竺士杰表示:“希望做好傳幫帶,讓更多徒弟成為工匠、勞模,為寧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強港貢獻力量。”
從1998年吞吐量僅35萬標準箱的地方小港,到2021年成為全球唯一年貨物吞吐量超1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的“超級大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中,竺士杰見證了寧波舟山港從“小”變“大”,也正目睹著港口由“大”到“強”、錨定“世界一流強港”目標不斷遠航。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